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五官科护理 > 正文

常见的外耳疾病

  临床上常见的外耳疾病主要有以下二种:

  1)外耳道异物:

  病因:外耳道异物多见于儿童,常系有或无意将坚硬或柔软的物体态进外耳道,如碎石、玻璃珠、谷物、豆类、火柴棒、纸团、棉花等;有时也有活的昆虫误入耳道,如蚊子、瓶蛾、苍蝇等。

  症状:小而无刺激性异物常不引起症状,异物大而阻塞耳道则可有听力障碍;非生物类异物一般不引起症状,植物性异物遇水膨胀可导致外耳道皮肤发炎、肿痛,引起听力障碍或耳痛;昆虫等异物爬行搔动、羽翅扑动,致使病人发生响鸣或痛感。

  治疗:应根据不同的异物性质,采取不同的取出方法。光滑的球形异物宜用耵聍钩取出,切不可用钳子或镊于夹取,以免将异物推向耳道深部。—般性异物可用钳、镊取。活动性昆虫类异物,首先应设法使其停止活动,可用酒精或油类将其杀死,再行夹取或耳道冲洗取出。含铁的金属异物可用磁铁棒吸出。对极不合作的儿童或异物位置深和嵌顿性异物应在全麻下取出。

  2)外耳道疖:

  病因:外耳道疖是指耳道软骨部毛囊的化脓性感染病变。多因挖耳引起耳道皮肤损伤、感染所致;全身衰弱时如营养不良、慢性肾炎糖尿病等亦可发生。

  症状:主要为耳痛,疼痛剧烈者可放射至同侧头部;严重者可导致耳根部红肿。牵拉耳廓可致耳痛加重,检查外耳道可见耳道外段肿胀、充血、触痛明显,如疖肿化脓穿破则可见胧液流出。

  治疗:选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早期可作理疗(超短波)或用10%鱼石脂甘油棉条置于耳道疖肿部,每日更换。疖肿已化脓,可用石炭酸烧灼,不宜切开排脓。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