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休克的病因与分类(见表3-1)
休克类型 |
常见原因 |
发生机制 |
低血容量性休克 |
创伤性休克 严重损伤、骨折,挤压伤 |
组织分解产物的素菜性作用、疼痛、体液丢失、酸碱失衡 |
失血性休克 上消化道出血、肝脾破裂、宫外孕破裂、大血管破裂 |
血容量锐减 |
失液性休克 大面积烧伤、重症胰腺炎、肠梗阻、胃肠道穿孔、肠瘘 |
细胞外液大量丢失 |
感染性休克 严重胆道感染、绞窄性肠梗阻、败血症、尿路感染 |
血容量减少、心肌损害、感染和细菌作用致细胞损伤,不能利用氧、动静脉氧差缩小 |
神经源性休克 剧烈疼痛、麻醉药过量、降压药过量、脊髓损伤 |
大面积血管扩张、血容量减少 |
二、休克的临床表现
联系微循环的变化来理解和记忆。微循环收缩期表现为休克代偿期,微循环扩张期和衰竭期表现为休克抑制期。休克的程度由轻到重,临床表现经历了下列变化。
1、意识 清醒伴痛苦表情和紧张→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意识模糊,甚至昏迷。
2、口渴 口渴→很口渴→非常口渴,但不能述说。
3、皮肤粘膜 开始苍白,皮温正常或发凉→苍白,发冷→显著苍白,肢端发绀,冰冷和瘀斑。
4、脉搏和血压 脉搏100次/min以下,收缩压正常或稍高,舒张压增高,脉压缩小→脉搏100-120次/分,收缩压11.97~9.33kPa(90-70mmHg),脉压更小→脉搏速而细弱或摸不清,收缩压在8kPa(60mmHg)以下或测不到。
5、呼吸 吸吸增快→呼吸困难→急性呼吸衰竭(ARDS)。
6、周围循环 基本正常→表浅静脉塌陷,毛细血管充盈迟缓→表浅静脉明显塌陷,毛细血管充盈非常迟缓。
7、尿量 正常或开始减少→减少→更少或无尿。
8、失血量占全身血容量的比例 20(800ml)以下→20%-40%(800-1600ml)→40%(1600ml)以上。
三、休克的治疗原则
尽早去除病因,尽快恢复有效循环血量,纠正微循环障碍,促进心脏功能和正常代谢的恢复是治疗休克的原则。常用的措施有:
1、一般措施 ①使用抗休克裤(military antishock trousers,MAST)。②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切开。③间歇给氧,6-8L/min.④保持安静,减少搬动,适当应用镇静剂。⑤安置平卧位或头胸和双下脚各抬高10-30°卧位。
2、补充血容量 是抗休克的根本措施。
3、治疗原发病 只有处理原发病,抗休克措施才能奏效。
4、纠正酸碱失衡 休克时因组织缺氧,常有不同程度的酸中毒,但在休克早期,因过度换气,可发生呼吸性大碱中毒,故一般不宜用碱性液,多数经充分扩容,特别是补充平衡盐溶液后,酸中毒即可得到纠正,但如休克和酸中毒严重,则必须补充碱性液。
5、应用心血管药物 根据病情使用血管收缩剂(如去甲肾上腺素、间羟胺)、血管扩张剂(如酚苄明、酚妥拉明、异丙肾上腺素、多巴胺)和强心剂(如西地兰)。
6、改善微循环 经充分扩容和使用血管扩张剂,微循环障碍一般可得到改善。如出现DIC征象,应使用肝素治疗,必要时,使用抗纤维蛋白溶解药物。
7、应用糖皮质激素 用于感染性休克和严重休克。如甲基泼尼松龙或地塞米松静脉滴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