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皮瓣移植的护理措施

  皮瓣移植的护理措施主要有:

  1.全身情况的观察 随着显微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也给护理带来了新问题。对于这些较高难度的手术护理,医护人员不可把注意力仅仅集中在移植物的成活方面,应严密的对各种生命指标和影响移植物存活的各项全身因素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1)生命体征的观察 血压、脉搏、呼吸、体温及神志等的改变常是各种病理状态出现的先兆。术后初期,由于麻醉作用、手术反应、疲劳等因素,上述体征可有一个短暂的波动期。应每2h测量生命体征1次,直至平稳为至。

  (2)血容量的观察 血容量不足可使心搏出量减少,周围血管收缩,影响移植皮瓣的血供,威胁再植组织的存活。所以在手术前后均应观察病人的脉搏与血压情况。如有血压下降应及时补充血容量,注意切忌使用升压药物。血容量的观察还可以采用下述方法:血色素、血细胞比容测定;中心静脉压;周围循环的观察,如健侧肢端是否温热微红,充盈的颈外静脉是否能在锁骨上方见到;血浆密度的测定;应用同位素p22或Cr51标记的红细胞等检查来测定血容量。

  (3)末梢循环的观察 注意观察皮肤黏膜有无紫绀、苍白。如发现贫血或缺氧现象应及时纠正,给予补充新鲜血液或氧气吸入。

  (4)观察出入水量 保持电解质平衡,不使机体发生水、酸碱及电解质代谢紊乱,也是保征移植物成活的基本条件。

  2.局部观察

  (1)色泽 术后移植皮瓣,正常色泽应较健侧稍红。如色泽青紫,常表示静脉回流受阻,苍白则表示动脉供血不足。

  (2)毛细皿管充盈试验 是了解真皮下毛细血管网是否充盈,血液运行是否存在的方法。用玻璃棒或棉签压迫移植皮肤呈苍白色,压迫物移去后皮色在1~2s内转红润为正常。如超过5s或反应不明显都应考虑有循环障碍的存在。

  (3)定时定位测量皮肤温度 测量皮温应注意和健侧相对应地方做对照,并应固定位置。术后1~2d应每小时测量1次;3~5d每2h测量1次,5~7d应每4h测量1次。如皮瓣温度低于健侧3℃以上并伴有色洋的改变,常提示有血液循环障碍,需立即处理如皮温降低到27°~31℃之间,提示静脉性血液循环障碍。如皮温降低至27℃以下,则常提示动脉性血液循环障碍。

  (4)血管的充盈和搏动 在移植物的浅层存在较大的血管走行时,如足背皮瓣的游离移植常可见到静脉的充盈和动脉的搏动,可作为一种可靠的观察指标,较小的深层血管可借超声波血流探测仪来测定。

  (5)组织代谢的测定 经组织的气体交换水平取决于血循环的状况,所以测定经皮氧分压(teP0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tePC02)是有效的监测方法。早期的气体分析是侵入性方法。后来采用了Tefion探头和质谱议,显示气体张力与组织生存的相关性很好。术毕即在移位皮瓣的远侧安置粘贴电极圈,回病房后再点滴丙二醇电解溶液入内,连接导线;使用前常规将氧、二氧化碳电极分别用大气和5%标准气体进行检验。测试时一般5~10min后数据显示稳定,则可开始动态监测,每4h测1次,连续观测1周左右。

  (6)局部出血和水肿 一旦发现局部性出血,首先查明原因。出血量较多,移植物发生血液循环障碍者,应立即进行手术探查。出血量不多,有自然止血的趋势,不影响移植物血液循环变化者,可继续严密观察和保持通畅的引流。但不可采取局部加压止血及应用止血药物。引起水肿的原因很多,术后初期的水肿,是外伤和手术创伤所致的正常组织反应,一般术后3d可逐渐改善。局部水肿伴有其他征象者,常被认为是病理变化的存在或即将出现的先兆,应立即查明原因对症处理。

  (7)术后应预防性地使用镇痛剂 因疼痛可使机体释放5-羟色胺,具有强烈缩血管作用,但应注意防止成瘾。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