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外科护理 > 正文

截肢病人的护理

  截肢是指通过手术切除失去生存能力,没有生理功能,危害人体生命的部分或全部肢体,以挽救病人生命。并通过安装假肢和康复训练来改进肢体功能。但截肢必然给病人带来不同程度的躯体残疾和缺陷;严重的生理功能障碍和心理失衡反应,给家属和社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不良后果,病人不但承受着肉体上的痛苦,而且还承受着家庭、社会、经济等方面的精神压力。故多数病人对截肢后失去生活自理能力而非悲观失望,轻生厌世。因此,在截肢前须严格掌握适应证,做好病人的心理护理,提高病人对截肢的认识;手术时要以病人利益为重,为截肢后假肢安装和使用等创造良好的条件。注意做好病人全面护理,减少各种并发症,降低伤残程度。恢复生活自立能力。

  一、截肢适应证

  1.创伤 严重创伤致皮肤、肌肉、血管,神经以及骨骼处于无法修补的状态,以下肢者居多。或因长期伤残导致不可改善的肢体功能丧失,并有血液循环不足和神经功能障碍,使病人精神压力大,生活负担重,身体慢性消耗以至衰竭者。

  2.肿瘤 肢体的恶性肿瘤尚未转移者。

  3.周围血管疾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导致肢体坏死者;严重的动脉硬化引起肢体缺血感染等。

  4.严重感染 急慢性感染,经多种治疗无效,感染恶化而危及病人生命者;长期广泛慢性感染,溃疡经久不愈甚至癌变,肌肉纤维化,挛缩畸形,功能丧失即无法根治又影响健康者。

  5.神经损伤 久冶不愈的神经损伤,合并营养性溃疡,坏死组织释放毒素而造成病人毒血症表现,则应考虑截肢。

  6.畸形 先天性畸形的下肢一侧肢体短缩,关节挛缩和巨型肢体而影响功能者。

  二、截肢的一般原则

  1.在达到截肢原有目的的提下,尽可能地保留残肢长度。

  2.对周围血管疾患所致的肢体缺血坏死,除肢体坏死范围外,还要综合考虑皮肤温度、颜色、营养状况以至手术时的皮瓣出血情况,都应作为判断截肢平面伤口能否顺利愈合的依据。

  3.对严重创伤肢体的截肢,以尽可能保留存活组织和残肢长度为原则。

  4.多数损伤引起的截肢可以安全地在止血带下进行。感染和恶性肿瘤的肢体,上止血带前抬高肢体5min进行驱血,其他情况下则可用弹性驱血带由远端向近侧卷绕肢体驱血。但缺血性疾病禁用止血带。

  三、护理要点

  1.做好病人生命体征的观察纪录,准备好各种抢救设施,便于及时救治。

  2.术前做好患者对截肢不理解的思想工作,以取得配合,以免延误治疗。术后要以同情关怀的态度安慰病人,使病人正视现实,树立起战胜伤残的信心。

  4.床头备止血带,预防继发性大出血。

  5.及时建立输血,输液静脉通路,保证病人及时有效的治疗。

  6.保持截肢残端清洁、干燥、无压迫、预防残端压伤及感染。

  7.确保病人体位的正确摆放,预防残端挛缩。

  8.指导病人及时进行残肢主动运动和被动运动,以增强残存肌力。预防各种并发症。

  9.帮助患者扶拐行走,加强残肢功能锻炼,保持关节的正常活动度。做好安装义肢前的准备。

  10.做好饮食调护,增加营养,提高病人抵抗力。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