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盆骨折、下肢脱位分类:
骨盆骨折:虽骨折移位不大,但骨盆环前后部同时骨折移位时,引起骨盆环解体,影响承重。另外由于骨盆系松质骨构成,血运丰富,骨折后虽容易愈合,却常可合并血管损伤,引起大出血,以致休克,也可引起尿道断裂、膀胱破裂、直肠破裂、子宫破裂等严重的并发症,必须密切注意观察。
股骨头和股骨颈骨折:此处血运差,故骨折愈合迟缓,甚至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股骨粗隆间骨折:此处血运丰富,容易愈合,但要注意防止髋内翻。
股骨干骨折:周围肌肉丰富,因此不论何部位骨折,移位均较显著,且不稳定。所以必须作骨牵引或皮牵引,防止重叠成角及旋转。
髌骨骨折:注意保持关节面光滑,平整。
胫骨骨折:因中下段血运较差,治疗时要避免加重损伤,防止骨不连及延迟愈合。
胫腓骨同时骨折:因腓骨愈合较快,这对胫骨支撑作用和胫骨愈合都有利,所以不可忽略对腓骨的整复。
踝部骨折与脱位:要充分了解其发生机制,正确复位,保持关节活动功能。
足部骨折:处理越早越好,及时合理的功能锻炼更为重要,但不宜过分强调骨折块的解剖复位和坚实固定。
总之,下肢骨折的治疗要求与上肢不同。因为下肢的主要功能是负重和行走,要求高度的稳定,两下肢长度亦必须相等。下肢骨折的整复要求较高,最好能达到对位、对线良好的解剖复位,最低要功能复位。固定时间亦应相对延长,防止因过早负重而产生畸形和再骨折。但功能锻炼不宜过迟,要贯彻“动静结合”的治疗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