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内科护理 > 正文

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及治疗

  三叉神经是支配颌面部感觉与运动功能的第V对脑神经,在面部有三个分支,即三叉神经眼支(第一支)、上颌支(第二支)和下颌支(第三支),分别支配眼裂以上、眼裂和口裂之间、口裂以下的感觉和咀嚼肌运动。三叉神经痛是指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出现的阵发性剧烈疼痛,历时数秒或数分钟,疼痛呈周期性发作,发作间歇期同正常人一样。

  三叉神经痛是神经性疼痛疾患中最常见疾病。据国内统计,本病发生率约为182/10万人。在临床上通常将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目前尚未能发现病因。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常继发于局部感染、外伤、三叉神经所通过的骨孔狭窄、肿瘤、血管畸形、血液循环障碍等。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人查体及其它辅助检查中常有异常。

  典型的三叉神经痛表现有以下特点:

  (1)疼痛性质:疼痛发作常无先兆,表现为突然发作的受累神经分布区域内的撕裂样、触电样、烧灼样、刀割样或炸裂样疼痛,病人难以忍受,痛不欲生。

  (2)疼痛部位:疼痛常先起始于三叉神经的一个分支,以后逐渐扩展。

  (3)疼痛的触发点和诱发因素:在三叉神经分布的范围内,有一个或多个皮肤特殊敏感区,每遇轻微触动即可引起疼痛发作,称为“扳机点”,其范围比较局限,集中在鼻翼部、上下唇、上下齿龈、颊部、眉毛等处。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刺激如谈话、进食、咳嗽、洗脸、剃须、刷牙、打哈欠或吹凉风等都可触发“扳机点”引起疼痛发作。因此,得此病后病人对自己的行动极为小心,不敢说话、洗脸、漱口,进食也很少,以致蓬头污面,甚至引起营养不良、消瘦。

  (4)疼痛伴发症状及体征:三叉神经痛发作时可伴有血管-植物神经症状,如患侧脸红、出汗、瞳孔散大、流泪、鼻粘膜充血、流鼻涕、唾液分布增多,皮肤温度增高、肿胀等。

  (5)疼痛发作的时限与周期:发作频繁者常感觉疼痛持续几小时或整天。而这种频繁的发作经数周或数月后可突然自行缓解,缓解期无任何疼痛,经一段时间后又可再发。

  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治疗是病因治疗。针对病因治疗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关键。而发作时的治疗多以止痛为目的。如药物止痛无效时,可考虑神经阻滞或手术治疗。这里介绍几种常用的药物和治疗方法。

  (1)卡马西平:每次0.1克,每日2次,无效时可增大剂量,每天增加0.1克,最大量为每天0.9克。

  (2)苯妥英钠:开始用每次0.1克,每日3次,无效时增加剂量,每日最大量不超过0.6克。不宜长期服用。

  (3)针刺治疗:第一支痛可选病侧鱼腰、攒竹;第二支痛选四白、颧髎;第三支痛选下关、颊车、配合选用合谷、风池等穴位。

  (4)其它:可采用三叉神经周围支封闭、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电热凝术及其它手术治疗,应由医生决定和治疗。

  预防护理:保持精神愉快,心胸开朗;起居规律,室内环境应安静、整洁,空气新鲜,保证足够的睡眠和休息;饮食应富有营养,加强体育锻炼;尽量避免触及能引发疼痛的“扳机点”,也可在发作间歇时服用维持量的药物。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