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痱子 > 正文

痱子容易和哪些疾病混淆?

关于痱子,痱子容易和夏季皮炎、湿疹相混淆,很多家长都分不清楚到底是不是痱子。

痱子由于环境中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使表皮角质层浸渍,致使汗腺导管口变窄或阻塞,汗腺导管内汗液潴留后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而于汗孔处出现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可加重炎症反应。有人认为,汗孔的闭塞是由于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也有人认为痱子的发生与出汗过多无关,而与皮肤表面大量繁殖的微球菌有关。

根据汗腺导管损伤和汗液溢出部位的不同,临床上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晶形粟粒疹

又称白痱,由于汗液在角质层内或角质层下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高热大量出汗、长期卧床、过度衰弱的患者。皮损为针尖至针头大小的浅表性小水疱,壁薄,清亮,周围无红晕,轻擦易破,干涸后留有细小鳞屑。有自限性,一般无自觉症状。

2. 红色粟粒疹

又称红痱,由于汗液在棘层处汗管溢出引起。急性发病,皮损为成批出现圆而尖形的针头大小的密集丘疹或丘疱疹,周围有轻度红晕。皮损消退后有轻度脱屑。自觉轻度烧灼、刺痒感。

3. 脓疱性粟粒疹

又称脓痱。多由红色粟粒疹发展而来。皮损为密集的丘疹顶端有针头大小浅表脓疱。脓疱内常为无菌性或非致病性球菌。

4. 深部粟粒疹

又称深痱,由于汗液在真皮上层特别是在真皮—表皮交界处汗管溢出引起。常见于严重和反复发生红色粟粒疹的患者。皮损为密集的皮色小水疱,内容清亮,不易擦破,出汗时增大,不出汗时缩小。当皮疹泛发时,全身皮肤出汗减少或无汗,面部、腋窝、手足可有代偿性出汗增加,可造成热带性汗闭性衰竭或热衰竭,患者可出现无力、困倦、眩晕、头痛等全身症状。

痱子

痱子容易和这些疾病混淆:

(1)痱子:高温闷热环境下容易发病,婴儿、幼儿、儿童、家庭妇女及从事高温环境下工作者多见,病变皮肤主要表现为密集的针尖大小的水疱或白疱或凸起物,快好的时候会有脱皮,一般有刺痒感觉,天气转凉后好转。

(2)夏季皮炎:有明显季节性,常在 6——8 月份发病,成人多见,病变皮肤表现为大片状的发红,其上可见小米粒大小色凸起物,有剧痒。

(3)湿疹:病变皮肤的出现一般没有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病,病变皮肤可表现为发红、水疱、破溃、有渗出、增厚、脱皮等,常反复发作,有痒感。

具体是哪一种皮肤病,还需要由专科医生来明确诊断,不建议自行胡乱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
您有一次专属抽奖机会
可优惠~
领取
优惠
注:具体优惠金额根据商品价格进行计算
恭喜您获得张优惠券!
去选课
已存入账户 可在【我的优惠券】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