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慢性胃炎的分类和诊断及其临床特点,”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了一些资料分享如下,供大家参考。
慢性胃炎是指由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临床上十分常见,约占接受胃镜检查者的80%-90%,随着年龄增长,萎缩性病变的发生逐渐升高。
结合临床、内镜和病理组织学结果将慢性胃炎分为:非萎缩性(浅表性)、萎缩性和特殊类型胃炎。
01
非萎缩性胃炎
内镜下又分: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后者又可分为:平坦型糜烂、隆起型糜烂。
根据胃黏膜炎症细胞浸润的程度,慢性胃炎可分:轻、中、重三级;根据胃黏膜上皮有无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又分为:静止期、活动期。慢性胃炎活动期就是慢性胃炎正在急性发作。
02
萎缩性胃炎
又分为:多灶萎缩性胃炎和自身免疫胃炎。
前者萎缩性改变在胃内呈多灶分布,以胃窦为主,大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慢性非萎缩性胃炎发展而来,在临床上十分常见;后者萎缩改变主要位于胃体部,多由自身免疫引起的胃体胃炎发展而来,这十分少见。
萎缩性胃炎,是胃黏膜上皮的腺体萎缩,是胃黏膜变薄,不是胃缩小,其实在是胃黏膜老化,由胃黏膜长期慢性炎症所引起,又可以分为:萎缩伴肠化生和不伴肠化生。
肠化生,胃黏膜上皮细胞反复炎症、坏死→修复,此过程中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胃黏膜上皮细胞发生改变,变成类似于小肠或大肠上皮细胞。肠化生又分为:小肠型化生、大肠型化生、完全性、不完全性。
依病变的严重度,萎缩、肠化生又可分为轻、中、重三级。
萎缩性胃炎是癌前疾病,就是这种胃病的部分病人有可能发展成胃癌。肠化生是癌前病变,但只有不完全性大肠型化生才是真正的癌前病变,有这种病理改变的人易发展成胃癌。胃癌前疾病、癌前病变都需要胃镜定期复查,一般中、重度萎缩、肠化生需每年复查一次胃镜,以便发生癌变时能及时处理。
03
特殊性胃炎
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种类很多,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痘疮样胃炎(疣状胃炎)、感染性胃炎(如结核、梅毒、真菌、巨细胞病毒等引起)、化学性胃炎(胆汁反流、长期服用NSAID或其他对胃黏膜损害的物质)、放射性胃炎(放射治疗引起)、充血性胃病(如门脉高压性胃病)等等。
慢性胃炎的确诊主要依赖内镜检查和胃黏膜活检组织学检查,尤其是后者的诊断价值更大,萎缩性胃炎尤以病理检查为准,但随着内镜的发展,放大胃镜、NBI胃镜的应用,在内镜下基本可以确定萎缩、肠化生,与病理检查的符合率明显提高。
不论何种胃炎都可以出现异型增生(又称:不典型增生,上皮内瘤样改变),异型增生就是细胞增生时,其性质出现了异常,包括细胞大小、形态、排列异常等等,分为轻、中、重三级。异型增生是胃癌前病变,可发展为胃癌,需高度重视。
轻度异型增生需要与炎症坏死引起的细胞再生进行鉴别,部分经过治疗能好转,但仍需胃镜随访。中、重度异型增生,其部分可能就是早期胃癌,可在胃镜下行胃黏膜剥离术,既可以明确诊断又能达到治疗目的。
“慢性胃炎的分类和诊断及其临床特点”的内容,由医学教育网编辑整理搜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多疾病防治方法及相关科普知识,敬请关注医学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