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临床医学检验职称 > 临床检验基础 > 正文

肾小球性蛋白尿的生成原因及机制

因肾小球的损伤而引起的蛋白尿。多因肾小球受到感染、毒素、免疫、代谢等因素的损害后,引起肾小球毛细血管壁破裂,滤过膜孔径加大,通透性增强或电荷屏障作用受损,使血液中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血浆蛋白(以清蛋白为主)滤出原尿中,若损害较重时,球蛋白及其他少量大相对分子质量蛋白滤出也增多,超过了肾小管重吸收能力而形成蛋白尿。

根据肾小球滤过膜损伤的严重程度及尿液中蛋白质的组分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

(1)选择性蛋白尿:主要成分是相对分子质量为4万~9万的中相对分子质量的清蛋白。相对分子质量>9万的蛋白则极少出现。尿免疫球蛋白/清蛋白的比值3.5g/24h时,称为肾病性蛋白尿,最典型的病例是肾病综合征。

(2)非选择性蛋白尿:反映肾小球毛细管壁有严重破裂损伤。尿蛋白成分,以大和中相对分子质量蛋白质同时存在为主,尿蛋白中,免疫球蛋白/清蛋白比值>0.5,半定量为+~++++,定量在0.5~3.0g/24h之间,多见于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进性肾炎、慢性肾炎、膜性或膜增生性肾炎等,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如糖尿病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等。出现非选择性蛋白尿提示预后较差。

更多临床医学检验基础相关知识请欢迎关注医学教育网!医学教育网提供检验技士、检验技师、检验主管技师高频考点、备考技巧、政策动态!及备考技巧!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检验职称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4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