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检验职称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临床医学检验职称 > 生化检验 > 正文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需要注意什么呢

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需要注意什么呢?有些检验技师的考生对此有疑问跟着小编来学习一下吧!

(一)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

CK是由两种不同的亚基M和B组成的二聚体。

正常人体中有三种同工酶,即CK-BB(CK1)、CK-MB(CK2)和CK-MM(CK3)。

CK作用后生成的磷酸肌酸含高能磷酸键,是肌肉收缩时能量的直接来源。

CK需要镁离子激活。

1. 原理

酶偶联反应测定CK活性浓度。

图片1

在340nm监测NAD(P)H的生成量,可计算出CK的活性浓度。

2. 生理变异

年龄、性别和种族对CK含量都有一定影响。

CK含量和肌肉运动密切相关。

3. 参考值

男性38~174U/L(37℃);

女性26~140U/L(37℃)。

4. 临床意义

升高:

(1)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发生后2~4h此酶即开始升高,12~48h达最高峰值,可高达正常上限的10~12倍,在2~4天降至正常水平。

(2)病毒性心肌炎

(3)肌营养不良症、皮肌炎、骨骼肌损伤。

(4)脑血管意外、脑膜炎、甲状腺功能低下等疾病及一些非疾病因素如剧烈运动、各种插管及手术、肌肉注射冬眠灵和抗生素。

降低:甲亢,长久卧床者总CK(主要为CK-MM)可下降。

以上就是关于“连续监测法测定血清肌酸激酶需要注意什么呢”的汇总,更多关于检验师的资讯请关注医学教育网!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检验职称无忧实验班

报名/考试不过 按协议重学

1480

查看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