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血性黄疸的概述是内科主治医师复习资料包含的内容,医学教育网整理相关内容供大家参考。
能够引起溶血的疾病都可产生溶血性黄疸。由于溶血导致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大量非结合胆红素,超过肝细胞的摄取、结合与排泌能力;同时,溶血性造成的贫血、缺氧和红细胞破坏产物的毒性作用,削弱了肝细胞对胆红素代谢功能,使血中非结合胆红素超过正常水平而出现黄疸。
溶血黄疸一般较轻,呈浅柠檬色。急性溶血性可伴发热、寒战、头痛、呕吐并有不同程度的贫血貌和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或浓茶色),严重者可有急性肾功能衰竭。慢性溶血多为先天性,除贫血外尚有脾肿大。医学教|育网整理。
实验室检查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基本正常。由于非结合胆红素的增加使结合胆红素后期代偿性增加,导致从胆道排至肠道的尿胆原增加,粪胆素随之增加,粪色加深。肠内尿胆原增加使重吸收至肝内者也增加,由于缺氧及毒素作用,肝脏处理过量尿胆原的能力不足,致血中尿胆原增加,并从肾排出,故尿中尿胆原增加,但无胆红素。急性溶血时有血红蛋白尿,尿隐血阳性。血液检查除贫血外的尚有网织红细胞增加、骨髓红系增生活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