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个患肝癌的女病人,肝功能很差,伴有肝硬化腹水,住院期间,给她进行了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给予中药健脾利湿,虽然病情没有明显的发展,但腹胀还是没消,小便很少,前思后想,治疗的思路不错,为什么效果不佳?后来病人出院了,出院时给她带了5剂中药,并告诉她爱人,煎药时应该注意要浓煎,少量频服,结果第二天,病人爱人来告知,夜里病人解了5次小便,有2000多毫升,肚子一下子松了许多。同样的药,住院时是医院里代煎的,回家后是自己煎的,疗效却截然不同。
的确,现在在大医院里,医生开出的中药大多由煎药室代劳,省时省力,方便了病人,但是,由于是机器煎煮,几服药一股脑倒进去,高压煎煮,速度快了,包装整齐,携带也方便了,可药液明显稀薄了,而且有些中药的特殊煎法,比如先煎、后下、包煎等等也无法进行,因而效果大打折扣。
事实上,中医对中药的煎法是非常考究的,同样一张药方,因为药物的煎法、服法不同,治疗的适应证和效果就不一样,一个病即便辨证再准确,用药再恰当,如果煎、服方法不当,就不可能发挥应有的疗效。所以,我始终奉劝病员,中药一定要自己煎,那么,中药该如何正确煎、服呢?
前段时间,有位病员告诉我,每次煎药时都先加上半锅水,放在电饭煲里,定时1小时,就OK了。其实,煎药是不能图省事的,煎药器具,加水量及煎煮时间都是有讲究的。多选用有盖的陶瓷砂锅或搪瓷锅,加水量,则以浸泡后水面高出饮片2-3厘米为宜,如果药味多、体积大、吸水强、煎煮时间长的中药加水宜多些,头煎加水量宜多些,二煎时适当减少。煎煮前先加水搅拌后浸泡30分钟左右。 煎煮火候、时间等也直接影响汤药质量,一般先武火(急火),煮沸后文火(慢火)保持煮沸状态,直至达到煎药要求。
不同的药煎法大不同,这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对于治疗外感病的发汗解表药,多系花、叶、全草等,这类药物性轻扬发散,气味芳香,含挥发油较多,长时间煎煮容易使其有效成分挥发殆尽。所以煎药时间要短,宜用武火(大火)急煎。对于滋补调理药,烹煎时间则需延长,并用文火(小火)慢慢熬煎,头煎从汤沸后再熬30-60分钟,滤出药汤;二煎则在沸后再煮20-30分钟。文火慢熬,能使药物成分充分溶解于汤汁之中,可使药效达到最佳。
有些药物需要特殊的煎煮方法,在药方中医生都会注明,如先煎、包煎、后下药、溶化(烊化),其它还有另煎、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的用法,在服药前一定要问清医生或药师,相信如果能够正确煎煮及服用方法,就能真正发挥药物的作用,达到治病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