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袁辽荣:无怨无悔 悉心护理精神科病人

2009-10-12 14:10 来源:医学教育网

  她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精神疾病临床护理事业;她用自己高尚的情感、坚定的信念和无悔的言行举止,走进病人的心中,抚慰一个个疼痛的心灵重新坚强;她让这个最需要关怀的社会弱势群体,真正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她,就是大连疗养院215临床部心理二科护士长袁辽荣。

  “金眼科、银外科,挨打受气精神科。”22年前,花季少女的袁辽荣和6名同期毕业学员,带着对新工作的期待和兴奋,像一群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飞进了环境幽静的215医院精神科。下午,袁辽荣按照医嘱给一名患者打针,没有任何征兆,刚拿出针管,袁辽荣毫无防备地被病人“赏”了一记重重的耳光。那是22岁的袁辽荣第一次挨打。那一次,袁辽荣委屈得泪雨滂沱。但是,第二天,她又推着护理车回到精神病人身边。“每当我面对病人痛苦的表情和家人求助的眼神儿时,我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思想斗争很激烈。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等待我的救助和抚慰,这是职业道德和不可推卸的责任,如果我再寻找各种借口逃避,就是对生命的冷漠和不敬重,良心会很不安,也会令身上这件白大褂蒙羞,这与在战场上当逃兵没什么两样!”袁辽荣说这话时,明亮的眸子里闪出坚定的目光。

  也曾有过犹豫,但在护理了一名四川籍患者后,她坚定了留下来当好一名精神科护士的决心。这名患者住院后一直不吃饭,科里的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生和护士想了很多办法,都没有用。病人日渐消瘦,病情日益加重,袁辽荣心里非常着急。经过细微的观察,她发现病人有特意对抗的意识。她开始研究病人,查看患者病历,观察病人举动,与病人所在单位联系,与其家人沟通,很快得出了病人是因为不适应紧张的生活、远离家人的孤寂等诸多因素造成的。于是,她利用休息时间,找这名患者学说四川话,趁打扫房间的时机,用四川话对病人说:“喂,我是你老乡!”看着他的眼光逐渐变得柔和了,她赶紧回宿舍把自己的饮料和水果拿给他吃。就这样,她用四川话劝病人吃饭,给他洗头、洗衣服、系鞋带、甚至洗内裤……经过两个多月的治疗,患者病愈出院了,她再一次品尝到真诚和爱心的魅力!

  22年间,袁辽荣已记不清扮演过多少角色,阿姨、姐妹、妈妈、女儿……有些老年病人无儿无女,有的家庭无力照顾,袁辽荣就把他们当做自己的亲人,不但无微不至地照顾他们的日常生活,还为他们养老送终。病人李淑贤从建院的那一天起就住在科里,瘫了一辈子,袁辽荣接过“护理棒”后,建立了护理卡,13年间老人从没生过褥疮。李淑贤63岁时走了,由于一辈子卧病在床,身体变形,袁辽荣又连夜进行尸体美容,这一幕被悄悄跟在后面的李淑贤的亲人看到,他们感动得给袁辽荣下跪。

  “保姆”、“保镖”,这两个同具保护性质却截然不同的词汇,居然跟美丽的白衣天使联系在一起,而提出这种新型护理理念的就是袁辽荣。在心理二科采访,有着9年护龄的唐爱红是跟袁辽荣搭档时间最长的一个合同制护士。唐爱红曾经给袁辽荣掐了一次表:袁辽荣每天在病房里出出进进达6万步之多,按平均步幅50厘米计算,她每天要在300平方米的病区内走出30公里的路程!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