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姚琼琨:青春岁月见证医院逐步成长

2009-09-27 11:06 来源:医学教育网

  姚琼琨,四川绵阳市人民医院原护理部总护士长、退休党支部书记。1960年毕业于成都医士学校护理专业,22岁到绵阳工作。五十年,从满怀梦想的知识青年迈入了花甲岁月,她将美丽的青春留给了绵阳,也见证了市人民医院五十载风雨兼程的发展。

  初到绵阳医疗条件异常艰苦

  怀着对未来生活的满腔热情,我背着行李,开始在附近寻找公共汽车站。我四处张望,希望能看到这个城市更多的繁荣,然而,我看到除了路边停放着的几辆人力车和马拉车,以及路上稀稀疏疏的行人外,没有见到任何公共汽车的影子。于是我便向路边的行人打听公共汽车站在哪里?他们都问我啥子是公共汽车?对于他们的回答,我感到莫名其妙,无奈之余,只好叫了一辆人力车,让他将我送到县人委会。人力车走过了密集的高楼区,穿过了一座古朴的拱桥,来到了一条狭窄的小街,所到之处全是陈旧的低矮平房,有的房子还是用木头顶起的,一副破败不堪的景象。我的心里立刻有一种异样的感觉,不知道人力车将载着我驶向何方?我实在沉不住气,便质问师傅:“你把我往哪里拉?”他说:“你不是要去人委会吗?”“怎么越走越荒凉?人都看不见几个。”“你在火车站看到高楼,以为是绵阳城啰,那是中央厂矿,是军工厂。绵阳只是个小县,哪有啥子高楼大厦喔!”师傅还告诉我该县好多农民得了水肿病,粮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食无人收,城里人关了铺子,全部到农村去突击四秋了……得知这些后,我先前愉悦的心一下子阴沉下来,不知道前进的脚步该朝向何方?眼前的一切对今后的生活和未来的命运将意味着什么?

  我被分到了县防疫站,当时的县医院刚成立一年,院址位于四王庙的一座四合院里,与川剧团相对。我曾到过医院的病房,那是怎样的病房呀?屋子中央摆放着一张没有栏杆的床,床上铺着草垫,上面放了一张草席,一床薄薄的棉被已经变成了灰色,病房里光线极差,但依然能很清楚地看见病人身上很脏,头发凌乱。我作为一名医护工作者,见到这种情景,心里很难受,的确那时的医疗条件实在是太落后了。

  青春岁月见证医院逐步成长

  被称为“艺术天才”的纪伯伦曾说:“从工作里热爱生命,就是通彻了生命最深的秘密。”我在防疫站工作了近一年,后被调到了县医院,一直在内科从事护理工作。当时内科病房是借用防疫站的房子,条件较先前好了一些。在那艰难的岁月里,我作为一个外乡人,同志们的鼓励给了我生活的信心;作为一名护士,病人的康复给了我工作的动力。而那时的我,只有将这些感激全都回馈给我的病人,只要看到病人的病情有所好转,我就感到无比高兴,也就会忘记当初到这个城市的失落。相反,渐渐地,我发觉我在和这个医院,这个曾经给我留下了难忘印象的城市一起共同进步,共同成长!

  骏马催人进,发展起飞跃。个人的命运总是和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在我实现了自己青春时期承诺的同时,也见证了县医院以及绵阳城市的发展历程。绵阳县人民医院是1959年3月,经县人委批准,将绵阳县联合医院(集体所有制)充实领导,增添力量后改为绵阳县人民医院,于3月16日正式成立的。院址在四王庙,当时仅有职工55人,床位65张,设内科、外科、中医3个大科,在长兴街和成绵路有两个门诊。1961年在防疫站后面新建的了病房,病床便增设到约120张,职工人数已达124人。

  1962年卫生系统精简调整,原联合医院集体所有制人员一律分回联合医院。绵阳县人民医院按编制50张床位,职工59人。分家后,我们医院就只剩下了一个空架子,各种设备残缺不全,没有住房和门诊。后来把成绵路下马的驾车厂的旧房划给了我院,经过维修于1964年正式投入使用。1966年毛主席发出了六二六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我们就成了毛主席指示的执行者,经过几天的安排动员后,就把一个正在发展壮大之中的县级医院搬到了距绵阳几十公里的魏城镇。魏城由于地处偏远乡村,水、电缺乏,每天组织医务人员背药箱下生产队,为贫下中农送医送药。一年多的时间,外科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医生没有几台手术可做,妇产科医生也没有生接,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医疗业务技术的发展。1967年,经县有关领导同意,医院又搬回了绵阳城区。院址设在文庙街原机关幼儿园的空址内,设置床位50张,几十名医务工作人员,未分科,病床统一使用。1974年青年路门诊楼落成。1977年住院楼落成,医院全部搬至青年路15号,共开设病床120张,设有内儿科和外妇科。1978年随着绵阳县改市,医院也更名为绵阳市人民医院。1981年住院大楼全部开放,病床增至160张,随着病人数量增多,床位日显紧张。在此情况下,医院又增加了10个床位,总床位为170张。

  改革开放医院焕发蓬勃生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祖国大地,医院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焕发出了勃勃生机。1980年,通过加强医院的中层队伍建设,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医院发展步伐加快,设立了院办、医务办和护理办等职能科室,增设了门诊科室,建立了各项规章制度,重视业务技术人员的进修学习,所有这些措施,使医院的业务技术水平和管理效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为了将医院发展壮大,近十多年来,历届院领导班子敢于开拓创新,带领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共同创业,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医院规模不断壮大,无论是占地面积、资金积累、床位编制、人才队伍,还是科室设置、设备配置、业务技术以及社会声誉等方面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院址几经搬迁到占地面积27.32亩;从仅有的几间简陋平房到固定资产达1亿多;从建院初期的65张床位到今天的650张床位;从当初的55名员工,壮大到今天已有正式在编在岗员工488人,聘用员工233人的专业技术队伍;从3个大科到拥有50个临床医技科室、3个门诊和1个分院的综合性二级甲等医院。六十年代初期只有一台X光机,一部显微镜,一个手提式高压消毒器。目前配备有:开放式磁共振成像系统、大型C臂心血管数字影像系统、进口螺旋CT机、CR、DR、体外震波碎石机、1000mA数字胃肠机、800mAX光机等先进设备。集中央空调、中心供氧、中央负压吸引、中央影音系统为一体的门诊、外科、内科综合大楼为伤病员提供了良好的医疗环境。

  在积极缓解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问题方面,医院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有关惠民医疗政策,主动请缨承办了绵阳惠民医院,不断增添新的服务措施,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敢于开拓闯先,在全市、省乃至国家级同行业领域内均享有较好的社会声誉。自2005年9月14日惠民医院挂牌以来,截止今年6月底,医院共惠及病人42,319人次,共发生医疗费用12,872,796.09元,共减免费用4,643,307.76元。与此同时,医院同步推进新农合及社区卫生工作,将党和政府的温暖通过医疗服务这扇窗口送到千家万户,送给真正需要关爱的贫困及低收入家庭。每当看到门诊楼外墙上“人民医院为人民、惠民医院惠百姓”几个鲜红的大字时,我的心情无比激动!这里面饱含着几代医疗卫生服务工作者孜孜不倦的人生信念,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关注人民生命健康的服务宗旨。

  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在医院五十载风雨兼程的发展中,我从一位满怀梦想的知识青年迈向了花甲岁月,它的成长壮大伴着我成熟稳重,这些都得益于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支持,得益于时代给予我们的幸福。如今医院在新一届院班子的领导下,全院职工齐心协力、勤奋务实,以“提高医疗质量为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第一要务”,“以高超的医术救人,患者至上;以高尚的医德感人,医德至上”,用最好的服务、最合理的收费、最好的效果,竭诚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面对昨天的光荣以及今天的辉煌,我不会忘记无数医护工作者曾经辛勤的付出,不会忘记和她共同成长的青春岁月,更不会辜负今天时代赋予我们的更加艰巨而光荣的使命。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