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教育网手机站

登录/注册

中国好人“优秀护士”陈爱霞

2011-03-11 09:00 来源:医学教育网

  陈爱霞把病人当作亲人,给予无尽的关爱。

  她从事护理工作有14个年头了,除妇产科外,她轮遍了其他所有科室。不管是在哪一个科室,她都把病人当作亲人,给予无尽的关爱。在她心中,病人的安危永远居于第一位,而病人的微笑则是她最大的幸福。她就是先后4次被市、区评为“优秀护士”,最近又光荣入选“中国好人榜”的陈爱霞。

   身高1米56、体重80多斤,看上去是那么娇弱瘦小,但在认识她的人和接受过她护理的病人心目中,她的形象却留下了深刻的印迹。

  她就是先后4次被市、区评为“优秀护士”的萝岗区九佛医院手术室护士长陈爱霞。

  视救人为第一

  勇于承担责任

  医护人员在抢救病人过程中,因不可预见因素的影响,往往会出现按操作规程和不按操作规程抢救病人的矛盾。前者可能延误抢救病人时间,但出了问题不用承担法律责任;后者可以争取抢救病人的时间,但出了问题要承担法律责任。面对这种情况,陈爱霞首先想到的是病人的安危,而不是自己可能要承担的法律责任。

  2006年4月某晚8时左右,一个30多岁的男子怀中抱着一个昏迷的、口吐白沫的2岁小男孩急匆匆地奔进急诊室,“医生,医生,快救救我的孩子!”正在值班的陈爱霞急忙与其他医护人员一道把小孩抱到病床上准备抢救。就在这节骨眼上,急诊室突然停电了,里面漆黑一团。一个医生急忙喊:“赶快打手电!”意即打手电筒继续对病人实施抢救。这是医护人员抢救病人遇到停电时的常规应急处理办法。这时,陈爱霞见离急诊室约30米远的病房亮着灯有电,想也没想便抱起小孩往有电的病房跑,其他医护人员也急忙跟着她跑向病房。

  抱到病房后,医护人员马上对小孩实施紧急抢救。这时,小孩口吐白沫,嘴唇发紫,摸不到脉搏,摸大动脉感觉心跳非常微弱,随时有停止呼吸的危险。陈爱霞配合医生紧张地开展抢救工作。因从急诊室紧急转移到病房,手套来不及准备,情急之下,她也不管小孩是否患有传染病,便直接用手帮小孩清理嘴巴里、鼻孔里和脸上的脏污,把呼吸道清理干净。直接用手帮病人清理脏污,这是医护人员的大忌,但当时她心里已没时间去考虑这些了。半个小时后,小孩终于有了脉动,又过了半个小时,小孩终于脱离了危险。医生告诉陈爱霞,小孩是急性食物中毒,如果不是陈爱霞及时果断地把小孩转移到有电的病房进行抢救,有可能抢救无效而导致死亡。

  在急诊室停电的情况下打着手电筒继续抢救病人,不管结果如何,医护人员都不用负法律责任,如果贸然把病人转移到有电的病房抢救,属违规操作,病人抢救过来了,是运气好,病人死亡了,相关人员就得负法律责任。事后,有人对陈爱霞说,下次千万别那么傻了。陈爱霞笑了笑说:“这样的傻事做做也无妨。”

  为照顾病人

  不怕脏与累

  陈爱霞从事护理工作已经14个年头了,除妇产科以外,她轮遍了其他所有科室。不管是在哪一个科室从事护理工作,她都把病人当作亲人,给予无尽的关爱。在她心中,病人的微笑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九佛医院每天门诊约200人,医院人手紧、压力大。内科更是常年住满老年病人,并且很多老年病人因子女们工作忙而没人照顾,照顾的担子就自然落在护士们的肩上。

  2008年10月下旬,一共有8个床位的女病房住满了病人,并且全部是70岁以上的老婆婆。一天下午,陈爱霞发现一位老婆婆睡在床上翻来覆去,不时发出痛苦的呻吟声,便关心地走上前询问。原来,这位老婆婆姓何,已住院六天了,一直没有拉大便,现在肚子痛得厉害,总想解大便,但又拉不出。凭多年的护理经验,陈爱霞判断,老婆婆肯定患有干燥性结肠炎而引起便秘。于是她赶紧给老婆婆拿来开塞露,并帮助她塞了40ML的量,但没有效果。看着老婆婆痛苦难当的样子,陈爱霞决定采用人工掏便的土办法。她戴着手套检查老婆婆的肛门,发现里面的大便坚硬如石头,用手抠都很难抠出来。她耐心地、一点点地抠,一分多钟才抠出几小块。抠出的大便在眼皮底下发出一阵阵恶臭,陈爱霞几次差点想呕吐。十分钟后,陈爱霞帮老婆婆抠出了一大坨大便。婆婆的呻吟声停了,脸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婆婆激动地说:“姑娘,连我的儿女都没有你这么好啊,真是太谢谢你了!”陈爱霞笑了笑说:“婆婆,这是我应该做的。”

  2010年1月,陈爱霞所在的内科病区住进来一位老伯。老伯78岁,偏瘫较严重,不能走路,不会说话,生活不能自理。他的儿媳们对照顾他很不耐烦。有时老伯把大小便拉在裤子里,需要给老伯换衣服和擦身子,他的两个儿子也相互推诿。陈爱霞毫不犹豫地挑起照顾这位老伯的担子,每天给他清理干净呼吸道,并敦促他的儿媳们协助清理大小便和给老伯擦洗身子。病房里的其他病人问她:“你是他女儿吗?”陈爱霞笑了笑没有回答。老伯默默地看着她,眼角上流下了眼泪。老伯的两个儿子感动地对她说:“你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我们当儿子的感到很惭愧!”

  后来,老伯康复得可以慢慢走路和说话了,出院时,吵着非要见到陈爱霞才肯离开。陈爱霞过来了,老伯流着泪老远就喊:“谢谢啦,姑娘!”

  “受过很多70后没受过的苦”

  陈爱霞出生于1975年,是地地道道的广州人。她出生在广州市原九佛镇竹山村,当地经济一直比较落后,是广州市历年来重点扶贫地区,被广州人称为“广州的西伯利亚”。

  陈爱霞在艰苦的家庭经济条件中生活了30年。她的父亲原是当地一所小学的民办教师,在陈爱霞6岁的时候,父亲因超生被学校辞退,家中失去了唯一的经济来源。父母亲省吃俭用供他们三兄妹上学,患有高血压和冠心病的母亲甚至舍不得吃药,把节省下来的钱给他们三兄妹买学习用品。

  1993年,陈爱霞的哥哥大学毕业后参加了工作,成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家里的经济条件也有所好转。1995年10月,哥哥在从化温泉事件中因救同伴牺牲后,20岁的陈爱霞就开始挑起了照顾父母和弟弟的重担。1996年,她从卫校毕业后,当上了一名护士,成了家里的主要经济支柱。当时她的工资收入还不到一千元,她每月只给自己留下100元的日常开支,其他全部给父母亲用作家庭开支。2005年弟弟参加工作后,她才减轻了承受了10年的经济压力。

  艰苦的生活环境更能锤炼一个人的意志,更能培育一个人的品德。陈爱霞正是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培养了自己坚韧不拔、任劳任怨、关心他人、关爱老人的优良传统美德。这为她以后的工作和人生打下了良好的品德基础。

  “我是70后的广州人,但受过很多70后的人没有受过的苦,”陈爱霞说,“艰苦的生活环境锤炼了我的意志,也使我更加懂得如何去关心帮助别人。”

相关资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