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的圣洁雪莲
2011-07-14 11:04 来源:医学教育网
坚守12年,她14次主动放弃“跳”出的机会
彭燕的父亲是一位在西藏林芝工作30多年的老军医,从小在她的心里就埋下了“西藏的种子”。1999年,彭燕从第三军医大学成都军医学院毕业后,毅然选择了被称为“生命禁区”的西藏那曲。
藏北草原平均海拔4500多米,氧气含量不到内地的一半。在那曲工作5年以上的官兵,90%患有不同程度的高原疾病;10年以上者,几乎人人出现了心脏增大、肺部扩张、脾肾异常等病变。
“这儿不是女人呆的地方,赶紧调走吧……”人们见了彭燕,都善意地提醒她。上级领导出于爱护,也多次提出把她调到内地或区内低海拔地区的医院工作,但都被彭燕婉言谢绝了。
“那么多官兵和群众的健康需要医护人员去守护,我怎么能那么自私,一走了之?等身体不行了再说吧。”想到战友渴盼的眼神和老乡纯真的笑容,彭燕毅然坚守12年,先后14次主动放弃了“跳”出那曲的机会。
2010年春节,彭燕收到了陕西籍退伍战士姜伟寄来的礼物:一双棉织手套、一条纯毛围巾和一张新年贺卡。退伍5年的姜伟心里永远珍藏着那段温暖的记忆:1999年冬,在哨所执勤的他高烧不退。彭燕冒雪来到哨所,为他挂上药液。可哨所内温度很低,看见输液管里的液体越流越慢,彭燕立即脱下身上的棉大衣裹住液体瓶,又脱下毛衣盖住姜伟裸露在外的手背。冻得直哆嗦的彭燕守着姜伟,直到他输完两瓶药液……
彭燕有一个木制大箱子,里面装的全是官兵们给她的信件、贺卡以及哈达、布娃娃之类的小礼品。“每次打开这个箱子,都被一种浓浓的爱包围着。”彭燕说。
5万里风雪巡诊路,她17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那曲之艰苦,不仅在于海拔高、气候冷、风雪猛,还有那随时可能置人于死地的险:雪峰、深谷、沼泽、冰河,出没的野兽和常常发生的雪崩、塌方、泥石流……
那曲军分区所辖部队就散布在这42万平方公里的雪原上,各基层单位平均距离军分区机关300公里左右,最远的超过700公里。“走一趟基层,闯几道鬼门关”,是那曲官兵对此最形象的说法。
一个风雪弥漫的冬日,彭燕要去索县巡诊。可去索县的路已被冰雪覆盖,汽车行驶艰难,彭燕只好背上那个与她身材严重不符的硕大药箱,下车步行。一阵风雪袭来,她一个跟头摔在地上,“嗖”的一下沿着斜坡滑到了悬崖边上。
半个身体悬空了!彭燕死死抱住路边凸起的一根冰柱,在同事们的拉扯下才爬回了路面。人上来了,10个指头却粘住了,同事用石头一点点把冰柱敲碎。彭燕的手被冰碴刺得鲜血淋漓,在零下几十摄氏度的寒风里,瞬间凝固……
风雪十二载,5万里巡诊路,彭燕17次与死神擦肩而过。她为2万人次官兵、2.5万人次群众带去了健康,聆听了43名婴儿的第一声啼哭,挽救了42名危重患者的生命。别人常问彭燕:这么拼命干,你图什么?彭燕说,只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官兵和群众的病痛少一些、笑容多一些。
12年与父母女儿团聚不足300天,她用青春书写无悔人生
4000余天的边疆守望,在彭燕身上留下了23处伤疤,身患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胃病、心肌缺血等5种疾病。别人都说彭燕亏,她自己却不这么认为。在她看来,只有爱的传递才是最美的!
12年来,在守护那曲军民健康的同时,彭燕把爱心和真情努力外延——
她是那曲镇敬老院24名藏族孤寡老人的“贴心女儿”。1999年,彭燕到军分区工作不久,了解到那曲镇敬老院缺乏医生,她就主动当起了编外护理人员,倾心照顾老人。60岁的扎西阿爸记得,他有生以来吃的第一个生日蛋糕是彭燕买的;72岁的次仁吉老阿妈记得,她穿的第一件毛衣是彭燕从成都买回来的……
她是那曲地区福利院35名藏族孤儿的“爱心妈妈”。为了让孩子们有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她先后拿出5万余元给孩子买衣物,帮助7人考上了内地西藏中学。
她是守护健康的白衣天使,也是发家致富的指路人。巡诊中,彭燕发现,偏远的乡村不通电、不通公路,听不上广播、看不上电视,几乎与世隔绝。
“乡亲们吃了信息贫乏的亏呀!”彭燕想,“纵然我无法改变那曲恶劣的自然环境,但我可以为群众的脱贫致富尽一份力。”为此,她买来了摄录机和笔记本电脑,把西藏电视台藏语频道播放的关于国家政策、科技种养、致富信息等节目录制下来,再用笔记本电脑播放。
风里来,雪里去。彭燕义务巡诊一路,把党的声音传递一路,把致富信息和技术传送一路,先后通过“电脑讲座”的方式宣讲217场次,为群众送上了致富的“金钥匙”。
然而,每每想起家人,彭燕总会在静谧的夜晚独自流泪。尤其是女儿,她觉得亏欠太多。女儿从小在老家由彭燕父母带大,今年已经7岁了,可彭燕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加起来还不到300天。
“把战友当兄弟,把群众当亲人”,彭燕不是无情无爱的人,她把对父母、女儿的爱医学,教育网收集整理放大了,传递给那曲的军民。她是拥有大情大爱的人,是真正的共产党人!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