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男,72岁,患原发性高血压,未认真治疗,近半个月感到左侧上、下肢活动乏力,未在意,今晨起床时不小心跌于地上,发现口斜眼歪,左上、下肢不能自主运动,但意识清醒,最可能的疾病是
A.脑栓塞
B.脑出血
C.脑血栓形成
D.腔隙性脑梗死
E.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答案及解析】C
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的区别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都是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上统称为脑梗塞。两者症状相似,常易混淆,但两者病因不同,不可混为一谈。
(1)脑血栓形成多发生在中年以后,起病缓慢,常于数十小时或数日内病情达到高峰。一般在发病前有先兆症状。而脑栓塞多见40岁以下的青壮年,起病急骤,数秒钟至2~3分钟,症状便全部出现,且多无前躯症状。
(2)脑血栓形成是由于脑血管自身的狭窄或闭塞,导致脑组织缺血、软化、坏死而产生偏瘫、失语、感觉障碍等一系列中枢神经症状。而脑栓塞则是由于脑血管被血流中所带来的固体、气体、液体等栓子阻塞而引起,发病在脑内,病根却在脑外。
(3)脑血栓形成常在安静和睡眠状态下发病,醒来后发现自己不能随意活动或失语。脑栓塞发病前常有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病史,突然发病。
(4)脑血栓形成多有高血压、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糖尿病等病史。脑栓塞既往病史多种多样,但主要见于心脏病、术后、外伤等。
(5)脑血栓形成以半身不遂和语言不利为主要症状,多无意识障碍或头痛、呕吐等。脑栓塞发病后常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失语、偏瘫等临床表现。
【外科护理学】慢性骨髓炎病人的典型表现是
A.起病急骤
B.患肢变细变形
C.皮温增高、明显红肿
D.窦道反复流出臭味脓液
E.高热、寒战、食欲减退
【答案及解析】D
慢性骨髓炎病人一般都贫血、消瘦、营养不良。在病变静止期多无明显改变,可见患肢增粗、畸形、窦道周围皮肤色素沉着、瘢痕及窦道。在急性发作期,患肢红肿疼痛、压痛明显,已经暂时闭合的窦道破溃,流出臭味脓液或小死骨片,同时伴有全身感染中毒表现。因此D为正确答案,其他选项均为急性骨髓炎表现。
【妇科护理学】下述是急性胎儿宫内窘迫临床表现的是
A.胎心180次/分
B.胎心140次/分
C.胎盘功能减退
D.胎动进行性减少
E.胎心低弱而不规律
【答案及解析】A
急性胎儿窘迫主要表现为胎心率的变化,正常的胎心率在 120~160 次 / 分,而胎儿窘迫时开始胎心率 >160 次 / 分,甚至 >180 次 / 分,随后胎心率减慢,每分不到 120 次,甚至少于 100 次,且在窘迫初期,胎儿的胎动频繁,继而转弱并次数减少,进而消失。孕妇可以通过检测胎心率和自数胎动来判断胎儿在宫内的情况。
【儿科护理学】儿童类风湿病全身症状严重时,可首先应用
A.阿司匹林
B.环磷酰胺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消炎痛
E.保泰松
【答案及解析】C
治疗原则本病治疗原则为减轻或消除症状,维持正常生活,保持关节功能,防止关节畸形。
1.一般治疗 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合理饮食,病情好转后适当活动。有关节变形、肌肉萎缩、活动受限等病变时应配合理疗、热敷、红外线照射、按摩、医疗体育,必要时作矫形手术。
2.药物治疗 应用抗炎药物,根据药物作用长短分为快作用(非甾类抗炎药)类、慢作用(病情缓解药)类、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等。
(1)非甾类抗炎药(NSAID):是治疗早期JRD、改善临床症状必不可少的药物。临床上可选用萘普生、布洛芬、吲哚美辛(消炎痛)、双氯芬酸(扶他林)、吡罗昔康(炎痛喜康)等。这些NSAID虽能充分控制关节症状,对发热等关节外症状亦有效,但对JRD的关节破坏病程无阻止作用,不能防止关节畸形和强直。对病情重、进展快或经短期NSAID治疗病情未能控制的患儿应尽早使用慢作用类药物。
(2)病情缓解药物(DMARD)或慢作用的抗风湿药:如NSAID类治疗3~6个月无效,加用羟氯喹、青霉胺、甲氨蝶呤等。
(3)类固醇激素:内脏受累,特别是伴有心肌和眼部病变者,宜早用激素,常用泼尼松。
(4)免疫抑制剂:适用于上述药物均无效或有严重反应者,或伴有严重合并症的重症JRD.常用硫唑嘌呤与环磷酰胺,可单独使用或与激素联合应用,应注意副作用。因为此题问的是全身症状严重时,所以选择C.肾上腺皮质激素。
【医学教育网(www.med66.com)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初级护师资格考试:《答疑周刊》2012年第12期word文档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