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辨析题:46~48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要求判断正误并着重阐明理由。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6、德育应当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
47、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见荀子的师生关系观是不惟师。
48、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没有实质区别。
三、简答题:49~53小题,每小题15分,共75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49.简述课堂教学设计的主要依据。
50.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对教师权利的规定。
51.简述陈鹤琴“活教育”思想体系的三大命题。
52.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基本含义及其提高措施。
53.教育研究为什么要遵守针对研究对象的伦理原则?简述该原则的基本内容。
四、分析论述题:54~56小题,每小题30.共90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54、材料题:学校与社会脱节;斯宾塞认为,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分析作者的教育目的观及其对我国教育改革的借鉴意义。
55、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及其对赫尔巴特思想体系中的作用。
56. 本题为选做题部分,请在Ⅰ、Ⅱ两道题中任选一道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只按第Ⅰ道题的成绩计入总分。
Ⅰ.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在学习知识之前已经具有了一定的先前知识和经验,而这些知识经验会对之后的学习产生一定的错误),请简述错误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分析说明如何在教育中促进错误概念的转变。
Ⅱ.某县的一百名从未接触过英语教学的初一学生,要求设计一个实验,检验多媒体教学对学生英语水平的影响。
对100名初一学生进行实验,这些学生在之前并没有学习过英语,请设计一个多媒体教学对初一学生英语阅读成绩影响的真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哪种实验比较合适,为什么?
(2)如何产生实验班和控制班。
(3)这种实验的优缺点有哪些?
参考答案
二、辨析题
46.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学原理部分关于德育的问题,涉及德育的概念和德育的途径,在解答辨析题时,首先要点明观点的正误,然后结合大纲要求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分析论述对或者错的原因,答案的论述点要与题目涉及的相关内容一致。这道题目的考点在考纲中是明确的列出来的,所以从知识上来说是不难的,具体就要看考生自己对知识点的敏感度和灵活性了。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正确的。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品德和自我修养能力的教育活动。
德育途径主要包括直接的道德教学和间接的道德教育,直接的道德教学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时事政治课。间接的道德教育包括思想教育外的其它各科教学,活动课程和课外活动等一些教学形式。
综上可以看出,德育的途径和范围是非常广的,而且会存在于一些非学校教育活动之中,所以德育是普遍存在于一切教学之中,所以题目表述的观点是正确的。
47.本题考查的是中国教育史中古代史部分关于荀子的教师观的问题,也考查了主要任务的言论,在解答此题时与上题的答题技巧类似,先陈述观点的正确与否,其次是展开说明为什么对或错,根据你所了解的知识点分析论述。此题应该说是不难的,因为考的点比较明确,即荀子的教师观。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在先秦诸子百家中,荀子是最为提倡尊师的,荀子把师提到与天地、祖宗并列的地位,将教师视为治国之本。他认为,教师参与治理国家是通过一个中介实现的,那就是他的施教。他说:“人无师无法而知,则必为盗;……人有师有法而知,则速通……”有无“师法”,对人会有如此截然不同的结果,师法是使礼仪转化为每个人品质的捷径。学习与教育就没有比跟从师长更有效、更方便的办法了。因此,在教师和学生之间,荀子片面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服从,主张“师云亦云”,甚至认为,背叛教师,不依师法言行者,人人都应当唾弃他。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出自《荀子•劝学》篇。这是荀子用青与蓝的关系来比喻学生如果能用功研究学问,坚持不懈地努力,就可以比他的老师更有成就。但他主张的师生关系不是不惟师,所以题目中所述的观点是错误的。
48.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心理学部分学习及其理论解释部分的两个学习的联结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这是对二者的比较分析题目,需要对这两者有比较清晰的认识,能够区别其共同点和不同点。答题思路和上面两题一致。这道题应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但是只要考生对这两种学习理论比较熟悉,分析出答案还是相对来说不难。
【答案要点】
这种观点是片面的。
经典条件反射是指一个中性刺激变成条件刺激(CS),单独呈现条件刺激即能引起某些反应,这种反应被称为条件反应。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过程中,中性刺激伴随着无条件刺激一起作用于有机体,无条件刺激导致无条件反射,经过多次重复,该中性刺激单独呈现就可以引发该反射,从而形成条件发射。
而对于操作性行为,斯金纳认为,它并不是由已知刺激引发的,而是有机体自发做出的随意反应。操作性行为并不取决于事先的刺激,而是由其结果控制。在斯金纳的经典实验中,白鼠把强化(食物)与操作性反应联系起来,形成了操作性条件作用。
从上面可以看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有根本的区别的,前者强调反射刺激的建立和强化,二后者强调行为在试误中的改进和形成,所以题目中所叙述的观点是错误的。
三、简答题
49.考查的内容:教育学原理 ——八、教学——(三)教学过程:3.教学设计
答题技巧:基于对历年简答题出题难易程度的分析,对于简答题来说,在题的难度不算大的基础上,最重要的就是答题的条理性、逻辑性,把重要的知识点罗列出来,更重要的是要进行简单的分析,这样才能更容易拿到满分。
【答案要点】
教学设计,一般又称为教学系统设计、教学系统开发,是指教学的系统规划及其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选择与确定,以使教学效果达到优化的系统开发过程。
教学设计确立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现代教学理论。
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
教学的实际需要。
学生的需要和特点。
教师的教学经验。
50.考查的内容是:教育学原理——十、教师与学生——(一)教师:7.教师的权利与义务
这个知识点是09年新添的知识点,也一直是教育学考研比较重视的一个点,这个点在09年没有考,10年没有考,而是放到了11年来考,所以说教育学考研没有重点可谈,重点就是大纲上涉及的所有内容。这道题是典型的识记型题目,重在答题的条理性。
【答案要点】
教师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享有1993年颁布实施的《教师法》的保护。《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下列权利:
(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
(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
(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
(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51.考查内容:中国教育史——三、中国现代教育——(三)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活教育”思想体系。
本题目涉及的考查内容在教育学考研大纲里有明显的论述,陈鹤琴并被视为中国教育史中要掌握的一个重要任务,也一直是考研的重要知识点,所以对于这道题目,考生应该不会感到惊讶,所以在做这道题时只需要把自己掌握的知识倒出来即可,同时要注重知识的条理性和逻辑性,注意要适当分析。
【答案要点】
“活教育”的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即要使受教育者具备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创造的能力,要有合作的态度,服务的精神。
“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育的课程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去学习。大致通过儿童健康、儿童社会、儿童自然、儿童艺术和儿童文学活动进行。
“活教育”的教学论。教学原则:凡是儿童能够做的,就应该教儿童自己做;凡是儿童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教儿童怎样做,就应该教儿童怎样学;鼓励儿童发现他自己的世界;积极的鼓励胜于消极的制裁;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教学游戏化;教学故事化;分组学习,共同研究等。方法:做中学,学中做,做中求进步;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步骤:实验观察、阅读参考、发表创作、批评研讨。要求每一个学生备一个工作簿,在工作簿上编自己的教材。教师的责任是:引发、供给、指导和欣赏。
52.考查内容:教育心理学——四、学习动机——(二)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3.学习动机的认知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含义和影响因素
本题考查的是考生对于学习动机认知理论的认知,其中主要涉及的是自我效能理论的含义和影响因素,题目中的提升应该是一个迷惑学生的点,但是如果考生对于自我效能理论的含义和影响因素非常熟悉,那么就会想到第二问可以从影响因素入手进行分析解答,所以关键还在于考生对于基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答题时要分清问题题旨,条理做答。
【答案要点】
自我效能感是指人们在进行某一项活动之前,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
自我效能感主要受以下四个因素的影响:
(1)直接经验。(2)替代性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的唤起。
如何提升可以结合上面的四个影响因素具体分析进行解答。
53.考查内容:教育研究方法——一、教育研究概述——(三)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4.伦理原则
这题可能会难倒一些学生,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在复习时只注重了一个大的框架即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而对于具体的原则的内容、解析等可能会忽略,所以在答这道题时如果不是很会可以结合自己的理解和已复习的基础进行做答,而对于掌握的比较好的考生,则要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全面性。
【答案要点】
伦理原则是指在教育研究中,研究者必须尊重研究对象依法享有的一切权利;必须承担保护研究对象的责任。使其权益免受研究活动的侵害;必须保证研究结果被合法、正当地加以利用。伦理原则对研究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研究的客观性与伦理性产生矛盾时,研究者应该放弃违背伦理的研究,或采用其他不违背伦理的方式进行研究。
伦理原则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是为协调个人与社会、个人间或群体间的利益而设立的行为准则体系。这一原则是人人都必须遵守的,在教育研究中也一样。不遵守该原则可能对研究对象带来伤害或侵权,而研究也可能受阻。考生可自由发挥,言之有理即可。
内容:在方法的使用上,要以人为本,尊重被研究者或者被试。如访谈时,要坚持双方的平等对话,要尊重对方的选择,要替对方保密等等,避免研究过程中对对方身体和心理的伤害。
四、分析论述题:
54.考查内容:教育学原理——五、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教育适应生活说和教育准备生活说——杜威的教育目的观和斯宾塞的教育目的观
这是一道材料题,所以考生在看到这道题时,首先要认真审题,找出材料中所反映出来的教育学的知识,并与自己已经习得的知识点进行结合分析,对于这类分析的要广,要透,不能和简答题一样,点到为止,而是要进行具体的分析,并要注意题目分析的条理性和逻辑性。
【答案要点】
材料反应了教育的生活适应说和生活准备说。
教育适应说与实用主义的“教育无目的说”相联系。所谓的“教育无目的说”并不是说教育真的没有什么目的。杜威的原意是教育除自身之外无目的。杜威区分了两种教育目的,即教育过程以内的目的和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前者主要是指由儿童的天性、本能、冲动和兴趣等决定的教育历程的目的;后者主要指由家长或教师给予儿童以教育的目的,从外面硬性插入教育历程。所以,教育无目的说主要指的是教育历程意外无目的,真正的教育目的内在于教育历程,它和历程是合二为一的。
结合材料中教育与社会脱节的现象以及斯宾塞的教育为未来生活做准备的思想。我们可以看出,作者对上述二者持批判的态度,认为教育的目的内在于教育过程之中,教育之外不应该强加别的目的。
借鉴:一是加强学校教育学社会生活的联系,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二是教育的目的内在于教育活动之中,不应该在这之外强加别的目的。
还可以从课程内容和教育内容方面进行论述。
55.考查内容:外国教育史——五、外国近代教育——(三)西欧近代教育:4.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赫尔巴特的课程理论
本题考查的是教育史上的主要人物的重要观点,对于赫尔巴特考生应该不陌生,这道题考查的可能更细化一些,赫尔巴特也一直是考查的重点知识,所以如果考生对于赫尔巴特的观点比较熟悉,那么这道题应该不算难答,考生可以根据自己对于赫的观点的理解自己进行再总结综合得出该题的答案,要写清条目,答题的内容。
【答案要点】
赫尔巴特认为,课程内容的选择必须与儿童的经验和内容相一致。只有与儿童经验相联系的内容,才能引起儿童的兴趣。只有能够引起兴趣的教学内容,才能使儿童保持意识的警觉状态,从而更好地接受教材。要掌握知识,并且得到更多的知识,就必须有兴趣。
赫尔巴特的兴趣观对其思想体系有重要作用。以课程的划分为例,赫尔巴特认为兴趣是广泛的和多方面的,他将兴趣划分为两类六种,并以此为依据,对课程进行了相应的划分:经验的兴趣包括思辨的、经验的、审美的三种兴趣;同情的兴趣包括同情的、社会的和宗教的三种。根据经验的兴趣,应设自然、物理、化学和地理等课程;根据思辨的兴趣,应设数学、逻辑和文法等课程;根据审美的兴趣,应设文学、绘画等课程;根据同情的兴趣,应设外国语、本国语等课程;根据社会的兴趣,应设历史、政治和法律课程;根据宗教的兴趣,应设神学等课程。
56.
I.考查内容:教育心理学——五、知识的建构——(三)错误概念的转变:3影响概念转变的因素;4.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
II.考查内容:教育研究方法——六、教育实验研究——(五)教育实验设计的主要格式:3.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的格式及优缺点
选做题基于历年的考查可以看出基本上没有变化,就是主要以教育研究方法和教育心理学两个维度出题,在做选做题时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只选择其中一道解答,即使你都会也不要两道题都做,如果都不会就选择一道比较有把我的做,如果只会一道,那就说明这道题就是为你出的,在答题时要注意逻辑思路,答的要有条理,同时要力求保证卷面的整洁。
【答案要点】
I. 概念转变的影响因素:(1)学习者的形式推理能力;(2)学习者的“概念生态圈”;(3)动机因素;(4)社会情境(课堂情境)
为概念转变而教的策略:建构主义学习论认为,学生先前的学习经验在学习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学习是新旧经验相互作用的过程。为概念转变的教学策略:(1)专门组织新的经验,或演示直观材料,或让学生回忆过去的感性经验;(2)多提供有具有本质特征的变式;(3)用准确的语言揭示事物的本质,给概念下定义;(4)在实践中运用概念。
注意:如果有材料要结合书面材料进行解答,不可以只列知识点,要结合知识点,然后尽量运用材料中的观点来进行论证和解析。
II.(1)根据该县的条件和学生人数的限制,建议采用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模式:R X O1
R O2
原因:因为可以随机分为两组,满足该设计的条件。学生没有英语学习的基础,因而不需要进行前测,所以只需要进行后测,并且要求进行真实验,所以只能选择随机控制组实验设计。
(2)简单随机抽样。
具体的方法是:抽签和随机数目表。先对学生按学号进行编码,然后采用随机抽签或随机数目表的方式,进行抽样分为实验班和控制班。
(3)优点:
①能消除前测和后测、前测和自变量的影响,内在效度较高。
②随机分组,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节省人力和物力
③可控制历史,成熟,测验,统计回归等无关变量的影响。
缺点:不能对被试的缺失加以控制。对被试人数有一定要求,不少于30人。
小儿推拿保健师
¥3980起
立即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