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处方药 > 正文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

类别西医药物

药理作用

该品为舒巴坦钠、头孢哌酮钠1:1组成。该品主要抗菌成分为头孢哌酮,该成分为第三代头孢菌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达到杀菌作用。七品另一组分为舒巴坦,它除对淋球菌的不动杆菌属有抗菌活性外,不具有其它抗菌活性;但对由耐药菌株产生的各种β-内酰胺酶,舒巴坦是不可逆性的抑制剂,增强头孢哌酮抗拒多种β-内酰胺酶降解能力。现已证实舒巴坦联合头孢哌酮对各种耐药菌不仅具有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而且一些结头孢哌酮敏感的细菌,也表现为对该品更加敏感。该品与单用头孢哌酮相比,对下列各种常见致病菌具有极为显著的协同作用:流感杆菌、产气杆菌、摩氏摩根氏杆菌、类杆菌属、大肠杆菌、氟劳地枸橼酸菌、葡萄球菌属、奇异变形杆菌、阴沟肠杆、醋酸钙不动杆菌、肺炎杆菌、异型枸橼酸杆菌。体外试验证实该品对临床上多种常见菌有杀菌作用,对该品敏感的细菌有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头孢哌酮钠

动力学

两者均能较好地分布到各组织和体液中,包括胆汁、胆囊、皮肤、阑尾、输卵管、卵巢、子宫和其他组织及体液中。使用该品后,所给剂量的约84%舒巴坦和25%头孢哌酮经肾脏排泄,余下的头孢哌酮大部分由胆汁排泄,舒巴坦平均半衰期为1小时,头孢哌酮平均半衰期为1.7小时。该品多次给药对二组分的药动学无明显变化,每8-12小时给药一次也未见蓄积现象。在伴有肾功能不全或/和肝功能损害的老年患者中,使用该品后两者的药动学参数与正常志愿者相比,半衰期延长、清除率降低和分布容积增大。

适应症

该品适用于治疗敏感细菌所引起的下列感染:上呼吸道与下呼吸道感染;上泌尿道下泌尿道感染;腹膜炎、胆囊炎、胆管炎和其他腹腔内感染;败血症;脑膜炎;皮肤和软组织感染;骨骼及关节感染;盆腔炎、子宫内膜炎、淋病和其他生殖器、道感染。

用法用量

成人每日常用量为2-4克分等量每12小时静脉或肌内注射一次。严重感染可增至8克/日分等量每12小时一次。严重肾功能不全者,使用时应药方案,以补偿舒巴坦清除率的降低。肌酐清除率在16-30ml/min的,每12小时该品最大用量为2克/日。肌酐清除率<15ml/min的每12小时的该品最高剂量为1克/日。儿童该品常用量为每日40-80mg/kg,等分2-4次给药。遇严重感染,该品剂量可增至每日160mg/kg,分2-4次给药。新生儿出生第一周内,应每隔12小时给药一次;儿科该品最高剂量不得超过160mg/kg。若头孢哌酮的需要量超过每日80mg/kg时,应另行加用头孢哌酮。静脉注射法:先将该品每瓶溶于适量5%葡萄糖、0.9%氯化钠或灭菌注射用水;然后再用同一溶媒稀释至50-100ml供静滴,滴注时间为30-60min.肌内注射法:应使用灭菌注射用水配制肌内注射液。当注射液中头孢哌酮浓度在250mg/ml或以上,需采用二步稀释法,具体步骤如下:1、先加适量灭菌注射用水溶解。2、再以2%利多卡因注射液稀释,使最终溶液的利多卡因浓度为0.5%。

良反应

一般地,患者对该品耐受性良好,大多数不良反应为轻至中度,继续治疗,不良反应会消失。胃肠道:腹泻、恶心、呕吐,发生率为3.6-108%。皮肤反应:过敏反应、斑丘疹、荨麻疹、嗜酸细胞增多和药物热,发生率为0.8-1.3%。血液:长期使用有导致可逆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可能。其它不良反应:小于1%的患者中出现头痛、发热、注射部位疼痛、寒战等。实验室异常现象:6.3-10%的病例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或血胆红素有一过性升高。

注意事项

对青霉素或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过敏者禁用。头孢哌酮钠1、有肝脏疾患及胆道梗阻时,头孢哌酮的血清半衰期常会延长。在严重胆道梗阻、严重肝脏疾病或同时存在肾功能障碍时,剂量需要调整。个别患者有维生素K缺乏症,必要时应加用维生素K。在使用头孢哌酮期间及停药后5天内饮酒,曾有引起潮红出汗、头痛、心动过速等反应。在较长治疗期间宜定期检查肾、肝和造血系统等器管的功能情况。这点对于打捞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以及其他婴儿尤为重要。

2、妊娠期使用:大鼠试验未发现畸胎出现。但尚未在孕妇体内进行对照研究,因此孕妇只有在必须的情况下,才可使用该品。

3、授乳期使用:虽然只有少量舒巴坦和头孢哌酮排入授乳期母乳中,但授乳期使用仍应小心。

4、婴儿期使用:该品已被有效地使用于婴儿,对于早产儿或新生儿,治疗前医生应认真考虑和权衡利弊。

5、曾有患者发生严重甚至致死过敏反应。如呈过敏反应,则应停药,必用其它治疗。

制剂粉针剂:1.0克,每瓶含舒巴坦500mg,头孢哌酮钠500mg。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