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中药 > 正文

防风通圣散方论

1、明·吴 昆《医方考》:风热壅盛,表里三焦皆实者,此方主之。防风、麻黄,解表药也,风热之在皮肤者,得之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药也,风热之在巅顶者,得之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利药也,风热之在肠胃者,得之由后而泄;滑石、栀子,水道药也,风热之在决渎者,得之由溺而泄。风淫于膈,肺胃受邪,石膏、桔梗清肺胃也,而连翘、黄芩,又所以祛诸经之游火。风之为患,肝木主之,川芎、归、芍,和肝血也,而甘草、白术,又所以和胃气而健脾。刘守真氏长于治火,此方之旨,详且悉哉。

2、清·汪 昂《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表里气血药也。防风、荆芥、薄荷、麻黄轻浮升散,解表散寒,使风热从汗出而散之于上;大黄、芒硝破结通幽,栀子、滑石降火利水,使风热从便出而泄之于下。风淫于内,肺胃受邪,桔梗、石膏清肺泻胃。风之为患,肝木受之,川芎、归、芍和血补肝。黄芩清中上之火,连翘散结血凝,甘草缓峻而和中,白术健脾而燥温。上下分消,表里交治,而能散泻之中犹寓温养之意,所以汗不伤表,下不伤里也。

3、清·顾松园《顾松园医镜》:此方清火热,开鬼门,洁净府,通传导①,内外分消其势,亦治火良法。

4、清·费伯雄《医方论》:虽云通治一切内外诸邪,然必如注中表里三焦俱实者,方可用。否则硝、黄之峻烈,石膏、滑石之沉寒,寻常之症,岂能堪此?双解散,已除去大黄、芒硝,而石膏、滑石二味,予意尚以为过当,不如一并除去,加木通、青皮二味为妥也。

5、清·王泰林《王旭高医书六种·退思集类方歌注》:此即凉膈散变法,去竹叶、白蜜,而加发表之气血药。荆、防、麻黄、薄荷,发汗而散热搜风,栀子、滑石、硝、黄,利便而降火行水,芩、桔、石膏清肺泻胃,川芎、归、芍养血补肝,连翘散气聚血凝,甘、术能补中燥湿,生姜通彻表里。汗不伤表,下不伤里,名曰通圣,极言其用之效耳。此为表里、气血、三焦通治之剂。

6、今·谢 观《中国医学大辞典》:此方以防风、麻黄,解风热之在皮肤者,使由汗而泄;荆芥、薄荷,清上焦风热之在巅顶者,使由鼻而泄;大黄、芒硝,通肠胃风热之在内部者,使由后而泄;滑石、栀了,利水道风热之在膀胱者,使由溺而泄;石膏、桔梗,清肺胃之邪;连翘、黄芩,祛诸经之火;川芎、归、芍,和血以平肝;甘草、白术,和胃而健脾。于表里三焦之病,皆可解矣。然非表里俱实,大小便秘者,宜慎用。

7、今·秦伯未《谦斋医学讲稿》:防风通圣散治疗寒热、目赤、鼻塞、口干、咳嗽、咽喉不利、便秘溲赤等证。用麻、防、荆、薄、桔梗宣肺散风;芩、栀、翘、膏、滑石清里热,硝、黄泻实通便;又因饥饱劳役,气血拂郁,加入归、芍、芎、术、甘草等调肝健脾。此方用药较多,牵涉面较广,总的说来,也是以祛除表里之邪为目的。所以双解不等于和解,和解是双方兼顾,重在邪正,双解则着重在清除表里之邪。虽然防风通圣散亦用调气养血的药,但主力仍在散风、清热、通便。

【注释】①通传导:大肠为传导之官,能传送糟粕。通传导,即通大肠,通大便。

【附注】通圣散(《伤寒标本》卷下)。本方去芒消,名“贾同知通圣散”;去麻黄、芒消,加缩砂仁,名“崔宣武通圣散”;去芒消,加缩砂仁,名“刘庭瑞通圣散;(见原书同卷)。本方改为丸剂,名“防风通圣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北京方),又名“通圣丸”(见《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哈尔滨方)。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