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出自《南宁市药物志》。 采收和储藏:春、夏采挖,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生态环境:生于溪边、田边等潮湿地。
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等地。
性状:性状鉴别呈球形或长圆形,有时略带连珠状,长2-4cm,直径1.5cm。先端下陷,叶着生处常倒曲,有残存的膜质叶基,表面浅灰棕色,有粗皱纹,须根痕多数。质稍硬,折断面较平,颗粒性,横切面暗褐黄色,微有虹样光泽,散布有点状纤维管束,内皮层环明显。
化学成份:根茎含甾体苦味成分箭根薯酮内酯(taccalonolide)A、B、C、D、E、F,另含裂果薯皂甙(lieguonin)A、B和豆甾醇3-O-β-D-吡喃葡萄糖甙(stigmasterol-3-O-β-D-glucopyranoside)。
性味:甘;苦;凉;有小毒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或研末,每次1-2g。外用:适量,捣敷;或研粉调敷。
注意:孕妇忌用。本品有毒,服用过量易致吐泻,严重者会引起大量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