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肝硬化是一种慢性全身消耗性疾病,是由各种致病因素反复损害肝脏,引起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脏病变。其病理特点是广泛的肝细胞变性和坏死,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并有再生小结节形成,正常肝小叶结构和血管解剖的破坏,假小叶形成,导致肝脏逐渐变硬、变形而成为肝硬化。临床上分为肝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症状轻,主要症状特征为肝区不适、纳差、腹胀、乏力、肝脾肿大等;失代偿期肝脏缩小,质硬,临床症状加重,并可有肝功能减退、门静脉高压、脾肿大、腹水、浮肿、消化道出血、贫血、肝昏迷等出现。肝硬化属中医的“鼓胀”、“疤瘦”、“积聚”等范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病因病理】
本病病位在肝脏,其形成与肝、脾、肾等三脏关系密切。情志郁结、饮食不节、嗜酒无度、感染蛊毒、黄疽日久等病因,均可引起肝郁气滞,脾虚失运;肝郁气滞日久可致血瘀;脾虚湿停日久可致肾亏,最后伤及肾阴肾阳,最终形成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本虚在肝、脾、肾三脏,标实为气滞、血瘀、水聚。
【诊断要点】
1.有病毒性肝炎、血吸虫病、营养失调及酗酒等病史。
2.肝功能代偿期症状较轻,可有肝区不适、乏力消瘦、食欲不振、胸胁胀痛、腹痛腹泻、恶心呕吐、肝脾肿大、面色萎黄或灰黯。
3.肝功能失代偿期上述症状加重,并可有肝质地较硬已先大后小、腹水、胸水、出血倾向及贫血、黄疽、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腹壁静脉曲张。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肝性昏迷等出现。
4.实验室检查 肝功能检查部分阳性;脾亢时可见白细胞和血小板均降低,并以血小板降低尤为明显。
5.X线食管吞钡检查显示食管静脉曲张。
6.超声波检查可助诊断。
7.肝CT、肝MRI、肝组织活检对确诊有价值。
【辩证分型】
1.气郁湿阻症状: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有疼痛,纳少嗳气,食后作胀,小便短少。苔白腻,脉弦。
证候分析:肝脾不和,肝郁气滞,湿阻中焦,故腹大胀满、按之不坚、胁下胀痛;脾胃虚弱,运化失职,故纳少嗳气、食后作胀;水道不利,故小便短少;苔白腻、脉弦均为肝郁湿滞之象。
2.寒湿困脾症状: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胸脘胀问,得热稍舒,形寒肢冷,精神困倦,大便溏薄,小便短少。
苔白腻,脉缓。
证候分析:寒湿内停,水蓄不行,故腹大胀满,按之如囊裹水;寒水相搏,中阳不运,故胸脘胀问,得热稍舒;脾阳被困,阳气不展,故形寒肢冷,精神困倦;牌不运化,水液停留则尿少;下渗大肠则便溏;苔白腻、脉缓均为温盛阳微之象。
3.湿热内蕴症状:腹大坚满,院腹急痛,烦热口苦,纳少身重,溲赤短涩,大便秘结或搪垢,或有面目发黄。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
证候分析:湿热互结,浊水停聚,气机不畅,故腹胀坚满,脘腹急痛;湿热上蒸,故烦热口干;湿热阻于胃肠,故纳少身重,便秘或溏垢;湿热下注,故溲赤短涩;湿热熏蒸则见黄疸;舌边尖红、苔黄腻、脉弦数是为湿热之象。
4.肝脾血瘀症状:腹大坚满,胁腹攻痛,右胁触之有疤块,质偏硬,脉络怒张,面色黧黑,面颈胸臂有血痣,呈丝纹状,手掌赤痕,唇色紫褐,渴不欲饮,牙宣鼻衄,大便色黑。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
证候分析:瘀血阻于肝脾脉络之中,水道不通,以致水气内聚而腹大坚满、胁腹攻痛,有胁触之有疤块、质偏硬,脉络怒张;瘀结日深,入肾则面色黧黑,面颈胸臂有血痣,手掌赤痕,唇色紫褐冰浊停聚,故渴不欲饮;阴络之血外溢,则有牙宣鼻衄,大便色黑;舌质紫黯或有瘀斑,脉细涩均为瘀血停滞之象。
5.脾肾阳虚症状:腹大胀满,朝轻暮重,神疲体倦,畏寒肢冷,脘闷纳呆,大便溏薄,面色苍黄或(白光)白,腰膝酸软,下肢浮肿,小便短少。舌质胖淡,脉沉细。
证候分析:脾肾阳虚,寒水停聚,故腹大胀满,朝轻暮重;阳气不能敷布于内外,故神疲体倦,畏寒肢冷;脾阳不运,故皖闷纳呆,大便溏薄;肾阳亏虚,可有腰膝酸软;水湿滞留下焦,故尿少足肿;阳虚不能上荣,故面色苍黄或?s白;舌质胖淡、脉沉细是为阳虚之象。
6.肝肾阴虚症状:腹大坚满,胁痛腰酸,四肢瘦削,甚则青筋暴怒,面黑唇紫,口于心烦,面热掌红,时有低热,齿鼻衄血,小便短少。舌红绛少津,脉细弦数。
证候分析:肝肾阴虚,津液不能输布,水气停聚,血瘀不行,故腹大坚满,胁痛腰酸,四肢瘦削,甚则青筋暴露;气血瘀滞,故面黑唇紫;阴虚液亏,故口干,小便短少;阴虚火旺,故心烦,面热掌红,时有低热;血热妄行,故齿鼻衄血;舌红绛少津、脉细弦数均为阴虚血瘀之象。
【分型治疗】
1.气郁湿阻治则:疏肝利气,行温消满。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五苓散加减。
柴胡6克佛手6克机壳12克香附12克白芍9克)11芎9克苍术9克厚朴9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泽泻12克陈皮6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腹胀暧气甚者,加木香6克、砂仁6克、槟榔9克,以理气;尿少者,加车前子12克(包煎),以利水;纳少者,加神曲9克、鸡内金6克,以开胃消食。
2.寒湿困脾治则:温中散寒,化湿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味。
附子6克干姜9克白术12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车前子15克(包煎)木瓜9克厚朴9克木香6克大腹皮12克草果9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小便短少者,加泽泻20克、陈葫芦9克、虫笋9克,以利水;脘胁胀痛者,加延胡索、郁金各12克、青皮6克,以理气和胃;食少苦腻甚者,加姜半夏9克、鸡内金6克,以化湿开胃。
3.湿热内蕴治则:清热利湿,利水退黄。
方药:茵陈蒿汤合中满分消九加减。
茵陈15克黄芩9克黄连3克栀子9克知母9克厚朴9克半夏9克枳壳6克陈皮6克猪苓12克茯苓12克泽泻15克车前子15克(包煎)甘草6克随症加减:溲赤短涩者,加黄柏9克、滑石30克,以清热利水;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6克,以泄热通便。
4.肝脾血瘀治则:活血化瘀,行气利水。
方药:调营饮加减。
川考6克当归9克赤芍9克三棱9克莪术9克延胡索9克陈皮6克按榔9克大腹皮9克葶苈子15克赤茯苓12克桑白皮9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大便色黑者,加灶心土30克、参三七9克、白及粉3克、地榆炭9克,以止血;水肿胀满过甚,加陈葫芦、虫笋各9克,以利水消肿。
5.脾肾阳虚治则:温补脾肾,化气行水。
方药:附子理中九合真武汤加减。
附子9克肉桂3克炮姜3克党参12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赤芍9克当归9克莪术9克三棱9克大腹皮12克车前子30克(包煎)随症加减:畏寒肢冷、腰酸者,加巴戟天、仙灵脾各12克,以温补肾阳;下肢浮肿、小便短少者,加猪苓12克、泽泻15克、陈葫芦9克、虫笋9克、滑石30克,以利水消肿。
6.肝肾阴虚治则:滋肝补肾,理气化瘀。
方药:一贯煎合隔下逐瘀汤加减。
沙参12克麦冬12克生地12克熟地12克枸杞子12克龟版15克川??子9克延胡索9克枳壳15克当归9克赤芍9克红花3克五灵脂9克(包煎)丹皮9克茜草15克。
随症加减:有黄疸者,加茵陈、栀子各9克,以清热退黄;小便少而腹水多者,加猪苓、茯苓各12克、陈葫芦9克、滑石30克、车前子30克(包煎)、泽泻20克,以利水消肿;齿鼻出血者,加白茅根30克、仙鹤草30克、旱莲草 12克,以止血;低热面红者,加龟版、鳖甲各9克,以养阴补肾。
【中成药】
1.平消胶囊 每次8粒,每日3次。
2.人参鳖甲煎丸 每次6克,每日3次。
3.血府逐瘀口服液 每次10毫升,每日3次。
【简便方】
1.白茅根30克,虫笋60克,陈葫芦120克,煎汤服,每日1剂。
2.马兰头250克,竹笋150克,入水共煮,食汤吐渣,每日1剂。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取穴肝俞、肾俞、三阴交、足三里,平补平泻法;取期门、支沟、阳陵泉、太冲,用泻法。有黄疸者,加至阳、胆俞,平补平泻,并用灸法。
食疗:
(1)青头、肥大老雄鸭1只,放入沸水锅内煮片刻出汤。用冷开水洗净,膛内塞入冬虫夏草10克、枸杞子15克、赤小豆60克、草果5个,用线缝膛。上笼蒸2小时。取出虫草、枸杞子咀嚼,吐渣。汤一次饮毕。鸭肉切片,分顿食用。
(2)生鸡肫皮 15克、新鲜山楂 30克、红枣 10枚,一同入锅,加水,文武火煮,去渣饮汤。
(3)鸡蛋数枚、陈皮10克、小茴香10克,入水共煮。约10分钟后,敲碎蛋壳,继续小火焖炖半小时。食蛋1枚,每日1次。
(4)当归、枸杞子各9克,干地黄、女贞子、麦冬各10克,山药16克、陈皮6克,放入纱布袋,鳖1只,将药袋入鳖体腔内,放入砂锅中,加适量水及葱、姜等调料,文火炖烂熟,取出药袋,食鳖饮汤。
(5)鲤鱼1条(约500克),放入砂锅,再放赤小豆、玉米须各 30克,冬瓜皮、猪茯苓各 15克,泽泻12克、陈皮6克,水及葱、姜,文火炖至鱼烂熟,食鱼饮汤。
出现昏迷、大出血、尿少甚至无尿者,应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积极抢救。
【注意事项】
1.本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须注意调摄护理,让患者解除一切顾虑,保持情绪稳定,安心休息静养。如有肝功能失代偿或有并发症时,一定要卧床休息。注意保暖,防止感染。
2.饮食宜以高热量、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和易于消化食物为主。当肝功能明显减退,或有肝昏迷先兆时,应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适当限制动物脂肪、动物油的摄入。禁酒,严格控制粗硬、煎烤食物、带碎骨的禽鱼类食品,以免诱发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现腹水、浮肿者,应以低盐为原则。伴便秘者,可多食麻油、蜂蜜、芝麻、香蕉,以保持大便通畅,减少氨的产生积聚,防止肝昏迷。
3.本病一旦出现上消化道出血、肝性昏迷、原发性肝癌、肝肾综合征、电解质紊乱,病情即转入进行性恶化阶段,则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