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内科 > 正文

慢性胃炎-中医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概述】

慢性胃炎系指不同病因引起的胃黏膜的慢性炎症或萎缩性病变,其实质是胃黏膜上皮遭受反复损害后,由于部膜特异的再生能力,以致黏膜发生改建,且最终导致不可逆的固有胃腺体的萎缩,甚至消失。上要症状特征有上腹部疼痛、院腹胀问、饱胀、烧心、恶心、呕吐及食欲不振等。本病十分常见,占接受胃镜检查病人的80%~90%,男性多于女性,随年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慢性胃炎属中医的“胃院痛”、“胃痞‘等范畴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病因病理】

本病病位在胃,与肝、脾、胃等脏腑有关。本病的发生多与饮食不节和情志失调有关。可因嗜食辛辣。

长期饮酒、饮食生冷,损伤脾胃;或因忧思伤脾、忿怒伤肝,肝胃不和,均可导致本病;若进一步发展,或气郁化火,伤及胃阴,胃失润降;或脾阳虚弱,失于温煦;或病久伤络,血脉瘀滞;均可导致脾胃升降失常。

【诊断要点】

1.慢性胃炎缺乏特异性症状,症状的轻重与胃黏膜的病变程度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无症状或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部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烧心、恶心、呕吐等。萎缩性胃炎患者可有贫血、消瘦、舌炎、腹泻等。个别病人伴黏膜糜烂者上腹痛较明显,并可有出血。

2.胃镜检查是确诊慢性胃炎的主要方法。在直视下根据形态可分为三型: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糜烂性胃炎;根据部位可分为胃窦炎、胃体胃炎。

3.实验室检查

(1)胃酸测定:浅表性胃炎胃酸正常或偏低,萎缩性胃炎则明显降低,甚至缺乏。

(2)血清胃泌素含量测定;胃窦炎含量一般正常,胃体胃炎常升高,尤其恶性贫血者上升更加明显。

(3)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者提示有幽门螺杆菌感染。

(4)其他检查:萎缩性胃炎血清中可出现壁细胞抗体、内因子抗体或胃泌素抗体。x线钡餐检查对慢性胃炎诊断帮助不大,但有助于鉴别诊断。

【辩证分型】

1.湿热互结症状:胃脘疼痛灼热,院腹胀闷,泛恶,干呕,渴不欲饮,口苦口臭,尿黄,肠鸣漉漉,便溏或便秘。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腻,脉滑数。

证候分析:湿热内结,气机不畅,故见胃脘疼痛灼热,脘腹胀问;胃气上逆测感泛恶,干呕;湿热内盛,津不上承,故有渴不欲饮,口苦口臭;湿热下注则尿黄;湿热伤及肠道,传化失常,故有肠鸣漉漉,便溏或便秘;舌质红,边尖深红,苔黄腻,脉滑数均为湿热内结之象。

2.肝胃气滞症状;胃脘疼痛,连及胁肋,胀闷不适,食后尤甚,嗳气嘈杂,呕恶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

征候分析: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见胃院疼痛,连及胁肋;肝气横逆犯胃、胃失和降,可有胀问不适,食后尤甚,暖气嘈杂,呕恶泛酸;舌质淡红,苔薄白,脉弦为肝胃气滞之象。

3.脾胃虚寒症状:胃痛隐隐,喜暖喜按,食后胀满,呕吐清涎,纳食减少,腹泻便溏,四肢酸软,畏寒喜暖,面色不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

证候分析:脾胃阳虚,脉络失于温养,故有胃脘隐痛;虚则喜按;寒则喜暖;脾虚运化迟缓,水饮停胃,故有食后胀满,呕吐清涎,纳食减少,腹泻便溏;脾主四肢,脾虚则四肢酸软;阳虚则生内寒,可有畏寒喜暖;面色不华,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或沉细为中虚有寒,脾阳不振之征。

4.胃阴亏损症状:胃脘疼痛隐隐,似饥而不欲食,食后饱胀,干呕嗳气,口于舌燥,渴喜冷饮,便干。舌红少津有裂纹,脉细数。

证候分析:胃阴受伤,胃络失养,故见胃脘疼痛隐隐,似饥而不欲食;胃失和降则食后饱胀,干呕嗳气;阴虚津少则口干舌燥,渴喜冷饮;肠道失润则便干;舌红少津有裂纹,脉细数均为阴虚之象。

5.瘀阻胃络症状: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便血色黑。舌质黯红有瘀斑,脉细涩。

证候分析:气滞则血瘀,血瘀有形,可有胃脘刺痛,痛有定处拒按;血脉受伤,可致便血色黑;舌质黯红有瘀斑,脉细涩均为瘀血内结之象。

【分型治疗】

1.湿热互结治则:清化热湿,和中止痛。

方药:半夏泻心汤加减。

半夏9克黄芩9克黄连3克蒲公英30克党参12克大枣15克煅瓦楞30克炙甘草6克随症加减:胃胀者,加枳壳15克,以理气;湿重者,加藿香9克、厚朴6克,以化湿;热重者,加生大黄6克,以清热;呕吐者,加姜竹茹9克,以降逆止呕。

2.肝胃气滞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方药:柴胡疏肝散合金铃于散加减。

枳壳15克柴胡6克香附9克白芍9克川芎6克川子9克延胡索9克瓦楞子30克陈皮6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口苦口干者,加左金丸6克,以辛开苦降;泛酸明显者,加乌贼骨IS克,以制酸。

3.脾胃虚寒治则:温中散寒,健运脾胃。

方药:香砂六君子汤合附子理中九加减。

党参15克白术12克茯苓12克陈皮6克半夏9克木香g克砂仁3克附子6克干姜6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神疲甚者,加黄芪15克,以加强补气功效;纳少者,加鸡内金6克、谷麦芽各15克,以助消化。

4.胃阴亏损治则:养阴益胃。

方药:叶氏养胃汤加减。

北沙参9克麦冬9克石斛15克白芍9克扁豆9克乌梅3克蒲公英15克木香6克火麻仁9克甘草6克随症加减:胃脘胀痛暧气者,加八月札12克、佛手6克、绿萼梅9克,以加强理气功效而不伤阴;口于甚而心烦者,加黄连3克、吴茱萸2克,以辛开苦降;反复吐血、便黑、有瘀点者,加蒲黄炭10克、参三七粉3克(吞),以止血。

5.瘀阻胃络治则:活血化瘀,通络和胃。

方药:失笑散合活络效灵丹加减。

五灵脂9克(包煎)蒲黄9克丹参15克乳香6克没药6克郁金9克当归9克陈皮6克随症加减:有黑粪者,加参三七9克、花蕊石15克、地偷炭12克,以止便血;吐血者,加白及粉3克,以止血。

【中成药】

1.胃苏冲剂 每次1包,每日3次。适用于慢性胃炎肝胃不和型。

2.胃复春片 每次4片,每日3次。适用于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

3.猴菇菌片 每次4片,每日3次。适用于慢性糜烂性胃炎。

4.养胃冲剂 每次1包,每日3次。适用于慢性胃炎脾胃虚弱型。

【简便方】

1.小茴香6克、生姜6克,加水先煮取什,去渣,加粳米 100克煮为稀粥。适用于慢性胃炎虚寒腹痛者。

2.生萝卜200克,捣汁,沸水烫温,分数次温眼。适用于慢性胃炎腹胀纳呆者。

3.鲜山楂适量,捣汁,每日服50毫升,入蜂蜜适量调匀,分次细咽。适用于萎缩性胃炎。

【其它疗法】

针灸疗法:取内关、中院、足三里穴,如见肝气犯胃者加阳陵泉、太冲、期门,脾胃虚寒加胃俞、脾俞、公孙,病久有血瘀者加肝俞、三阴交。操作可用平补平泻。而脾胃虚寒者宜补法,并可加灸。

耳针法:取穴肝、胃、皮质下、下脚端。每日1次,选用2~3穴,留针15~20分钟。

食疗:牛奶200毫升,煮沸,睡前饮,长期饮用。

酸奶50毫升,沸水烫温,或入抬糖少许,每日2次,空腹饮用。适用于萎缩性胃炎。

(1)大麦芽100克,用纱布包扎,与红枣250克共煮,至枣烂,去核捣成枣泥,冷却后,加猪板油适量,山药粉100克,白糖150克成馅,用面粉做成包子,上笼蒸熟,当饭食用。适用于慢性胃炎腹胀、食欲不佳者。

(2)甘蔗绞汁100毫升,早晚2次服。适用于萎缩性胃炎或慢性胃炎胃阴受损者。

【注意事项】

1.戒烟酒;积极治疗口腔及咽喉慢性疾病,预防和治疗贫血。

2.患者宜选择易消化食物,少食多餐,应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和药物,禁忌煎烤、奶酪腌熏食品;对萎缩性胃炎患者或伴缺铁性贫血者,应注重多吃牛肚、猪肚。此外,可多吃橘子。山植,也可选用鱼、肉、禽、蛋等食品,以起到刺激胃酸分泌的效果。

3.慢性浅表性胃炎预后良好,少数演变为萎缩性胃炎。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