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原发于胃部的消化道常见恶性肿瘤。好发于中年以上男性,40~60岁高发,男女之比为3~4:1.其分布有明显的地区差异,在拉丁美洲、亚洲和中欧如日本、智利、冰岛等地区的发病率较高,美国、英国等国象发病率则较低。中国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都较高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传统医学对胃癌的认识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四时气篇》说到:“饮食不下,膈塞不通,邪在胃脘。”公元2世纪汉代医家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不利》讲到“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当时认为此病很难治。随着认识与实践的深化,对治疗亦有进一步提高。16世纪明代《景岳全书》说:“治反胃之法……必宜以扶助正气,健脾养胃为主。”传统医学对胃癌的治疗积有丰富经验,除了药物之外,还有针灸、推拿、气功、药膳等疗法,且疗效稳定,不良反应少,在改善症状和防止复发方面有较大的优势。
胃癌在传统医学中,由于各国多民族的治疗实践不同,称谓不一。中医根据胃癌的临床表现,属“噎膈”“反胃”“症瘕积聚”、“胃脘痛”等范畴。中国蒙医称之为“胃纳里病”,朝医学称之为“威阿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