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中药 > 正文

苎麻中药属性

药材简介

苎麻

苎麻照片集锦 苎根始见于《别录》,《本草经集注》云:“苎麻,即今之绩苎尔,又有山苎亦相似,可入用也。”《本草图经》云:“苎根旧不载所出州土,今闽、蜀、江、浙多有之。其皮可以绩布。苗高七、八尺;叶如楮叶,面青背白,有短毛。夏秋间著细穗、青花,其根黄白而轻虚。二月、八月采。又一种山苎亦相似。”《纲目》云:“苎,家苎也;又有山苎,野苎也;有紫苎,叶面紫;白苎,叶面青;其背皆白。”《纲目拾遗》云:“野苎麻,生山上河堑旁。立春后生苗,长一、二尺,叶圆而尖,面青背白,有麻纹,结子细碎,根捣之,有滑涎。”以上记述,与本品原植物相符。

苎麻属多年生草本或亚灌木,高1~2m。根呈不规则圆柱形,略弯曲。茎直立,分枝,绿色,有短或长毛。叶互生,阔卵形或近圆形,长5~16cm,宽3.5~14cm,先端尾尖,基部宽楔形或圆形,边缘具粗齿,上面粗糙,下面密生白色绵毛。花单性同株,花序圆锥形;雄花序在雌花序下,雄花花被片4,雄花4,有退化雌蕊;雌花序簇生或球形,花被管状,4齿裂,子房1室,内含l胚珠。瘦果椭圆形,有毛,外被宿存花被,顶有宿存柱头,丝状。花期5~8月,果期8~10月。

苎麻中国古代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中国是苎麻品种变异类型和苎麻属野生种较多的国家,中国苎麻栽培历史最悠久,距今已4700年以上。苎麻较适应温带和亚热带气候。

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一些地方就已有种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苎麻布和细麻绳,距今已有4700余年。苎麻为短日照植物。昼夜长短不仅影响苎麻开花的迟早,也影响雌雄花的比率。日长8-9小时能促进开花,但多生雌花;日长为14小时时则多生雄花。苎麻种子发芽的最适温度25-30℃。地上茎生长的适温为15-32℃。早春气温低于3℃则幼苗受寒害。茎皮纤维长,柔韧色白,不皱不缩,拉力强,富弹性,耐水湿,耐热力大,富绝缘性,为优良纺织原料,用途较广;根供药用,为利尿解热药,有安胎作用,治腹痛、下血等症;茎、叶可提苎麻浸膏,止血效果较好。全草含丁二酸(琥珀酸)、原儿茶酸及酚类物质。

药品简述

药名:苎麻根

汉语拼音:ZhùMáGēn

英文名:RadixBoehmeriae

学名:Boehmeria nivea (Linn.)Gaudich.

别名:家苎麻、野麻、白麻、园麻、青麻。

性味:性寒,味甘。

归经:肝经;心经;膀胱经。

功能:清热利尿,安胎止血,解毒。

主治:用于感冒发热、麻疹高烧、尿路感染、肾炎水肿、孕妇腹痛、胎动不安、先兆流产、跌打损伤、骨折、疮疡肿痛、出血性疾病。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5-30g;或捣汁。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煎汤熏洗。

药材基源:为荨麻科植物苎麻Boehmerianivea(L..)Gaud.的根。

采收储藏:冬春季采挖,洗净,晒干。

炮制:

1.苎麻根取原药材,除去杂质,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2.苎麻根炭《医学正传》:煅存性。现行,取净苎麻根片,置锅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呈焦黑色,内部焦黄色时,喷淋清水少许,熄灭火星,取出,凉透。

饮片性状:苎麻根为圆形或类圆形厚片,木部淡黄色,中间有数个同心环纹,纤维性,皮部灰褐色。周边灰棕色至灰褐色。气微,味淡,嚼之略有粘性。苎麻根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黄色,味微苦。

3.苎麻叶可食用,在江西鹰潭一带有7月半用苎麻叶子和米粉一起做成包子的习俗。

历史考证

苎麻中国古代重要的纤维作物之一。原产于中国西南地区。新石器时代长江中下游一苎麻些地方就已有种植。考古出土年代最早的是浙江钱山漾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苎麻布和细麻绳,距今已有4700余年。秦汉以前,苎麻已进入北方,故《诗经》中有“东门之池,可以沤苎”。但长期以来,苎麻的主要产区在南方。故王祯《农书》说:“南人不解刈麻(大麻),北人不知治苎”。不过在元代苎麻又有向北方扩展的趋势。当时的农书也开始积极致力于苎麻栽培技术的总结。元官修农书《农桑辑要》中就专门新添有“栽种苎麻法”,代表了当时苎麻栽培技术的最高水平。后来王祯《农书》“农器图谱”还专为苎麻设立一门,备载治苎纺织工具。

苎麻栽培有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两种方式,各有其利。《农政全书》说:“无种子者,亦如压条栽桑,取易成速效而已。然无根处取远致为难,即宜用种子之法。”元时农书,如《农桑辑要》,讲种苎由于旨在扩大推广苎麻种植,故对种子繁殖讲得较多。种苎从苗床整地开始,要求土壤松细湿润,俾幼芽易于萌发;要用蚕沙作为种肥;选种要用水选,取其沉者,播种采用和细土拌匀撒播。这些跟《齐民要术》中的大麻种植方法大体相同。最大的不同在于苗床管理方面,为了防止幼苗遭干旱、大雨冲散或冲乱,《农桑辑要》提出了搭棚覆盖的方法:即“可畦搭二三尺高棚,上用细箔遮盖。五六月内炎热时,箔上加苫重盖,惟要阴密,不致晒死。但地皮稍干,用炊帚细洒水于棚上,常令其下湿润。遇天阴及早、夜,撒去覆箔。到十日蝗,苗出,有草即拔。苗高三拔,不须用棚。如地稍干,用微水轻浇。”

种子繁殖的苎麻在正式移栽前,要经过一次假植。《农桑辑要》指出:“约高三寸,却择比前稍高壮地,别作畦移栽。临移时,隔宿先将有苗畦浇过,明旦也将做下空畦浇过,将苎麻苗用刃器带土掘出,转移在内,相隔四五寸一栽。”假植以后,“务要频锄,三五日一浇。如此将护二十日后,十日半月一浇。到十月后,用牛驴马生粪厚盖一尺”,以后再在“来年春首移栽”。移栽时宜,以“地气动为上时,芽动为中时,苗长为下时”。

《农桑辑要》中也提到了分根、分枝和压条等多种繁殖方法。“分根,连土于侧近地内分栽”;分枝“第三年根科交胤稠密,不移必渐不旺,即将本科周围稠密新科,再依前法分栽。”“压条滋胤,如桑法移栽亦可。”在实际使用中,中国古代常把多种繁殖方法综合运用于老苎园的更新和苎地的繁殖。《群芳谱》载:“苎已盛时,宜于周围掘取新科,如法移栽,则本科长茂,新栽又多。或如代园种竹法,于四五年后,将根科最盛者间一畦,移栽一畦,截根分栽,或压条滋生。此畦既盛,又掘彼畦,如此更代.滋植无穷。”

在苎田管理方面,古人主要抓了中耕、施肥、灌溉和保护麻兜越冬几个方面。其中防冻,使苎麻安全越冬是个关键环节。多年生苎麻喜暖畏寒,冬季必须保护。《农桑辑要》指出:“至十月,即将割过根茬,用牛、马粪厚盖一尺,不致冻死。”《农政全书》还对这段话作注说“如此厚盖,则栽得过冬,所以中土得种。若北方未知可否?吾乡三十度上下地方,盖厚一二寸即得矣”。认为河南能种苎麻是由于厚盖粪肥而能安全越冬,更北的地区如厚盖一尺是否可行则不能肯定,而长江流域可以盖得薄一些,也能越冬。冬季盖粪壅培,既是防冻,也是施肥。《群芳谱》指出“十月后用牛马粪盖,厚一尺,庶不冻死。二月后,耙去粪,令苗出,以后岁岁如此。若北土,春月亦不必去粪,即以作壅可也”。

古人认识到苎麻的适时收割很重要。明代《菽园杂记》指出:“若过时而生旁枝,则苎皮不长。生花则老,而皮粘于骨不可剥。”清末《抚郡农产考略》也说:“早则太嫩,迟则浆干。”古人主要是依据苎麻自身生长情况,如根旁小芽高度、根部颜色和麻皮色泽等来确定收割的时间。《士农必用》:“割时须根旁小芽高五六分,大麻即可割。大麻即割,其小芽荣长,即二次麻也。若小芽过高,大麻不割,芽既不旺,又损大麻。”这是看根旁小芽高度的方法。《农桑衣食撮要》提出“看根赤获刈”,根据的根部颜色。《种苎麻法》和《抚郡农产考略》等说:“视麻之皮转灰黑至梢,则可剥。尽半月内须剥尽。”这一方法依据皮色,比前两种更易掌握。

用药禁忌

无实热者慎服。《本草经疏》:“病人胃弱泄泻者勿服,诸病不由血热者亦不宜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