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草本植物 > 正文

血参药代动力

1.隐丹参酮的吸收、分布、排泄和代谢:

以薄层分离和双波长薄层色谱扫描仪分离及测定生物样品中隐丹参酮的含量。将29只小鼠(雄性,体重22-25g,以下同),分成6组,每组3-6只动物,禁食8小时后,每鼠以隐丹参酮2mg灌胃,给药后不同时间处死,取全胃肠道及其内容物研成匀浆,提取测定药物含量。在半对数纸上以药物回收率作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作图,求得隐丹参酮在胃肠道的半量消失时间为31/3小时。另外,将药物放入小鼠离体胃肠道内在生理盐水中温孵(37℃)12小时,测定药物回收率为98%,因此上述药物自整体胃肠道消失的情况,基本上反映口服后药物的吸收,另取8只小鼠禁食8小时后,灌胃隐丹参酮400mg/kg,2小时后处死,取各组织(2只动物为一个样品)研成匀浆提取测定药物含量,结果表明,口服后肝及肺含量较高,肺、心其次,脾、血浆及肾依次递减。另将6只小鼠。静脉注射隐丹参酮(以少量吐温80及二甲基亚砜助溶)40mg/kg,5分钟后处死,测得药物在组织的含量,以脑、肺、心较高、肝、血浆、肾及脾依次递减。8只大鼠(雄性,体重120-150g,以下同),禁食2小时后,每鼠灌胃隐丹参酮350mg/kg,给药后分段收集尿液,测定药物含量。给药后,原形药物自大鼠尿中排出很少,服药24小时仅排出给药量的0.21%,48小时共排出0.34%,另取5只大鼠禁食12小时后灌胃隐丹参酮150mg/kg,在乙醚麻醉下插胆管,并分段收集胆汁,测定药物含量。给药后6、12及20小时内,原形药自胆汁排出为给药量的0.17%、0.48%及0.80%。说明药物自肠道吸收后大部分在体内。大鼠口服隐丹参酮后,尿、胆汁及肠道内容物经提取及薄层层离后,可得7个斑点,纯化后得7个红色或橙黄色结晶。测定其理化性质,其中代谢物6号为未改变的隐丹参酮,7号为丹参酮ⅡA,1号极性最大,根据高分辨质谱测定,代谢物2、3、5及6号体外抑菌试验均为阳性,但仍以原形药(6号)活性最强,因此在动物体内发挥药理作用可能仍以原形药为主。将隐丹参酮放入离体大鼠小肠内温孵(37℃)5小时后,肠内容物经提取及薄层层离后,除有原形药外,尚有少量丹参酮ⅡA。大鼠口服隐丹参酮后3小时内胆汁中首先出现的代谢产物除原形药外。也是丹参酮ⅡA,说明肠道内或肝脏的脱氢酶可能使隐丹参酮转化成丹参酮ⅡA。1、2、3、4及5号比隐丹参酮极性大的代谢物在大鼠口服药物6小时以后才陆续在胆汁中出现,说明药物经过反复的肝肠循环,在肝脏由肝微粒体药酶催化,逐渐转化成相应的代谢产物。例如羟基丹参酮ⅡA可能由羟基化酶所催化,丹参酮ⅡA与谷氨酸的缩合物则可能由酰基辅酶A和谷氨酸2-N酰基转移酶参与转化。因此设想,隐丹参酮在动物体内的生物转化可能有下列途径。

2.丹参酮的胆汁排泄与肝内转化:

2.1.试验动物为大鼠,雄性、体重350-400g,10%乌拉坦1g/kg腹腔麻醉,以小儿头皮针插入总胆管,固定后先收集1小时的胆汁作为空白对照。药物先溶入少量二甲基甲酰胺。然后以1%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稀释至10mg/ml。由十二指肠给药,而后按时定量收集胆汁,胆汁贮于冰箱过夜,以氯仿提取两次,合并氯仿液,水浴蒸于,贮于干燥器,测试前以50ml氯仿定量稀释,进行高效液相分离并定量;丹参酮在肝匀浆内的转化,用体重160g雄性大鼠乙醚麻醉后,取肝脏,称重后以0.15M氯化钾、0.24M烟酰胺制备均浆,双层纱布过滤,滤液再以上述溶液稀释至每10ml相当于肝组织6g。于100ml锥形瓶中加入PH7·4的磷酸缓冲液4ml,肝匀浆液2ml,丹参酮样 品1mg溶于95%乙醇0.2ml中,对照组加0.2ml不含丹参酮的95%乙醇液。37℃保温2小时,终止反应后用氯仿12ml分二次萃取。合并萃取液。水浴蒸干。测试前以氯仿100ml溶解样品,应用薄层分离并定量、(硅胶一CMC薄层,展开剂为苯-丙酮(95:5):肝内抑菌活性成分检出,试验采用小鼠,给丹参酮Ⅱ-A后,经不同间隔时间,取肝组织,无水硫酸钠制成脱水肝粉,进行硅胶干柱层析,分离出相应色带,参比物丹参酮ⅡA,切下该段色带后以丙酮洗脱,回收丙酮后作抑菌试验。

实验结果表明,大鼠十二指肠给药后一般在1小时左右即可测得胆汁中有微量的丹参酮排出,其排出高峰在给药后3小时左右。给总丹参酮制剂组,剂量24mg其中含丹参酮ⅡA3.09mg,隐丹参酮0.6mg。该组动物排出的胆汁中含丹参酮ⅡA量较丹参酮ⅡA组高5-10倍以上。提示制剂组中的隐丹参酮有部分在肝内可转化为丹参酮ⅡA,此外总酮制剂组的肠吸收较单体丹参酮ⅡA的吸收为多,也可能是其中因素之一。十二指肠给予隐丹参酮后胆汁中不仅有隐丹参酮,尚出现丹参酮ⅡA的色谱峰。给丹参酮Ⅰ后胆汁中所排出的丹参酮Ⅰ较丹参酮ⅡA较丹参酮ⅡA及隐丹参酮略有增多,说明不同结构的丹参酮其在肝内的排出速度是不相等的。大鼠十二指肠给隐丹参酮后,胆汁中出现丹参酮ⅡA,提示隐丹参酮在肝内可经脱氢反应转化为丹参酮ⅡA。为此,采用大鼠正常肝的习浆液与隐丹参酮在37℃保温2小时,终止反应后以氯仿提取匀浆液,蒸于氯仿后,用50ml氯仿溶解样品,然后在硅胶-CMC薄层上精确滴加10ml样品,展层后图谱上可见匀浆液中除隐丹参酮外,还形成另一产物,其Rf值为0.42,与浓硫酸反应显绿色。其紫外吸收与已知品丹参酮ⅡA完全一致。从而证明隐丹参酮在肝匀浆内经脱氢反应转化为丹参酮ⅡA。此外亦发现在以二氢丹参酮Ⅰ与肝匀浆保温后,在匀浆液中形成另一产物与浓硫酸反应呈兰紫色,其Rf值与丹参酮Ⅰ相同,但生成率较低。

为了解服用丹参酮后肝内有无抑菌活性成分,除直接由胆汁中测定其含量外,还参照前文观察了肝胆及尿液中的抑菌活性成分,应用分枝杆菌607为指示菌。药物制剂分别为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及隐丹参酮,药物均配制成油剂,剂量为2mg/只。实验动物用体重20-25g的雄性小鼠,每组12只。于给药后的2、4、16、30小时分别处死3只,在无菌条件下用皮肤钻孔器切下直径6mm的肝组织,同时收集血、尿与胆汁,分别置入事先准备好的含有分枝杆菌607的琼脂平板上,在37℃温箱经36-48小时,以抑菌圈达10mm以上为正反应,结果表明:给药后的第2小时各组动物的肝、胆、血、尿中很少出现抑菌物质出现,其抑菌圈分别为隐丹参酮组26mm(2/3)。丹参酮ⅡA10-20mm(3/3)、丹参酮Ⅰ11mm(1/3)。且该抑菌物质在肝内停留时间较长于小时30肝内仍可检出。(分母为试验样品数,分子代表具有抑菌活性数)。

2.2.丹参酮ⅡA磺酸钠:

实验所用标记丹参酮ⅡA磺酸钠比活性为8.4uci/mg。小鼠体重20-22g,一次静脉注射3uci/只。分别于给药后1.6和24小时杀死小鼠,取出心、肝、胆囊、肺、肾、胃、肠和胃肠内容物。称取一定量组织(一般在20mg)左右,尿和血液吸取量不超过0.1ml过氧化氢,置于70-80℃水浴中消化30分钟左右,然后用FJ-353双道液体闪烁仪测定放射活性。所用闪烁液含有0.03%PPO和0.4%POPOP的二乙醇甲醚和二甲苯闪烁液。以14C正十六烷作内标准淬灭校正。各组织中的放射活性以每分钟脉冲数(cpm)100mg湿重计算。结果表明,小鼠1次静脉注射后l小时,组织中以肝、肺和肠为高;肾、脾、心、胃次之;脑最低。在6和24小时均趋于减少。肠内容物的放射活性在3个不同时间均占首位,分别为注入量的8.1,52.O和32.7%。胆囊及内容物的放射活性按每只胆囊重量计算在6和24小时,分别为注入量的12.7和1.2%。小鼠1次静脉注射35S-丹参酮ⅡA后连续收集24,48和72小时的尿和粪,按上述方法消化,测定放射活性。停止饲食的3日内每天灌胃50%葡萄糖溶液1ml。

在给药后24小时内尿中排泄率为10.2%,24-48小时和48-72小时内分别为4.5%和1.8%,72小时内总排泄率为16.5%。第1日内粪中排泄率为32%。第2日和第3日内分别为24.1%和19.6%。3日内总排泄率为75.7%。3日内尿和粪的总排泄率为92.2%。从上述结果可以认为35S-丹参酮ⅡA的排泄途径主要是由胆道排至肠内,由粪中排出。小鼠静脉注射35S-丹参酮Ⅱ3uci/只后2,5,10,20,30,60,90,120和240分钟从眼后静脉丛取血O.01ml,测定全血的放射活性,结果给药后2分钟血中平均放射活性为75843cpm/0.1ml血,90分钟已降至3758cpm/0.1ml血。至240分钟仍在低水平。小鼠静脉注射一定量35S-丹参酮ⅡA磺酸钠后收集24小时的尿,浓缩分离后经薄层鉴定,表明一个是原形药,另一个为代谢产物。

2.3.丹参素在生物样品中的药代动力学:

以醋酸乙酯为溶剂,分别扫描激发光谱与荧光发谢光谱,峰波长各为?EX285nm,?EX314nm。丹参素浓度在1.0-9.0xl0(-6)g/ml范围内,与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96,回归方程C=1.0168x10-7F-1.815x1O(-7)。丹参素的醋酸乙酯提取稳定,于3小时内测得的荧光强度数据恒定。于血浆中,按上列丹参素浓度线性范围的荧光强度数据表明,其直线相关关系亦属良好,r=0.9997;回归方程C=1.497×10(-7)F-1.470×10(-7)。分别吸取丹参素纯品水溶液(0.03mg/ml)0.15-1.35ml,水稀释至1.50ml,各加入家兔空白血浆1.0ml,稀H2SO40.5ml,用醋酸乙酯提取(3x1.5ml),于?EX285nm加血浆,稀释至2.5ml,同法操作,作为标准,测得回收率结果平均为76.47±2.427%,变异系数CV:3.174%(n=20)。

取家兔5只,经快速耳静脉注射丹参素(针剂30mg/kg)后,于5、15、30、60、90、120扩150分钟定时抽血、取血浆,如前操作,测定血药浓度,用空白血浆作对照。由实验数据的均值,以丹参素浓度的对数与时间作图,为一直线。显示丹参素的药素的药代动力学为单室模型,其参数消除速率常数和生物半衰期各为:Kel=0.0456±0.0141分钟:t1/2=16.58±5.768分钟。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