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血管系统,极少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如室性快速心律失常,低血压,晕厥、心脏QT间期延长乃至心跳停止、死亡。根据国外文献报导罕见有下列不良反应发生。如:室性心律不齐、尖端扭转性室速(Torsadedepoints)、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心跳骤停、低血压、心房扑动、晕厥、眩晕、QTC间期延长等,以上反应多数由于药物相互作用引起。
(2)胃肠系统:如胃部不适,恶心、呕吐、食欲增加、大便习惯改变。
(3)其他:如口干、鼻干、咽干、咽痛、咳嗽、皮肤潮红、瘙痒、皮疹等。
(4)其他:如:口干鼻干咽干皮疹等。
WHO药物不良反应协作中心在1986~1996年期间收到17个国家的976例有关抗组胺药的不良反应报告,其中绝大多数(99%)为第二代非镇静类抗组胺药,其中以特非那丁诱发的心脏毒性最多,其次是阿司咪唑、氯雷他定、酮替酚和西替利嗪,其他第二代抗组胺药的副作用尚未见报告,在上述药物中心脏毒性较强的是特非那丁和阿司咪唑,虽然诱发心脏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很低,约在0.25/百万,但后果严重,主要可导致各种心律失常,其中最严重的是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甚至心脏骤停和死亡,因此又称致死性心律失常。由于第二代抗组胺药物的心脏毒副作用,美国FDA于1992年通知各生产厂家,在特非那丁等药物的说明书中必须注明心血管方面的不良反应。迄今,特非那丁所引起的心源性猝死98例,阿斯咪唑25例,氯雷他定13例,西替利嗪2例。目前特非那丁已在许多国家停止使用和生产,或将特非那丁由非处方药重新改为处方药,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方可使用,阿司咪唑也已禁止在美国市场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