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中草药 > 正文

沙姜中国沙姜之乡

沙姜又称山萘,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其性耐旱耐瘠怕浸。南盛耕地多属黑泥田,含碳质多,松软疏水,宜于沙姜生长。

南盛位于中国正南部,隶属广东省化州市,自然和气候天气正好适宜栽种沙姜,南盛所出产的沙姜最为优质,其沙姜呈褐色,略带光泽,经晒不瘪,皮薄肉厚,质脆肉嫩,味辛辣带甜,含姜辣素高,具有化痰行气,消食开胃,健脾消水去湿和防疫等功效。据父老传说,清光绪年间,化州及邻县瘟流行,南盛一带村民食沙姜以防,得免疫病,四境赖以安宁。此外,南盛水姜与本地名肴“白切鸡”伴食,香而不腻,饶有风味。酒楼饭庄及居民家庭估白切鸡均以沙姜作主要佐料,相沿成习。又本地厨师调味用的香料粉,多以南盛沙姜作配料,菜肴特别美味可口。

南盛种沙姜有200多年历史,始种地蒲山,当时仅数十亩。以后,沙姜的应用日广。不仅可作调味品,还可入药治病,种植面积遂不断扩大,清末发展到500多亩。民国期间。南盛沙姜的种植面积由蒲山扩展到谢村、山尾和乐塘一带,年种姜千余亩。每逢沙姜(干姜片)上市季节,南盛圩不少商号一秤收购,运往广西、云南和华中、华北等地销售。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沙姜生产,总结交流种姜经验,推广沙姜良种。同时,商业部门设点收购,促进了沙姜的发展,50年代末到60年代初,全公社年种植沙姜3000亩左右,亩产高达2吨。以后,随着南盛引鉴水利工程的兴修和配套完善,夏季积水田多,不利沙姜的生产,再加上当时出现“重粮轻钱”的倾向,以致沙姜种植面积下降。1988年全区(镇)种沙姜在200亩左右,总产300多吨。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