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螺科动物红螺、皱红螺等的肉。海螺又称海赢、流螺、假猪螺、钉头螺、海窝窝、菠螺。我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获得后,用沸水烫死,取肉洗净备用。
[性能]味甘,性凉。能清胃热,清肝明目。
[用途]胃热口渴,脘腹热痛;肝热目赤疼痛。
[用法]煎汤,炒食,煮食。
[附方]
海螺汤:鲜海螺肉60g,加水适量煎汤,捞取海螺肉嚼食。
本方取海螺清热明目。用于肝热目赤疼痛多泪。
现代海螺采用海水中天然长成的大海螺壳制作(图135),螺壳呈螺旋状。大小不一,一般全长2 5厘米~33厘米。多选用颜色清白或有花条纹的海螺为佳,磨穿螺尖作吹嘴,并将吹嘴做成圆锥 形或直筒形,外径2厘米~3厘米,中心吹孔较细,孔径只有1厘米,有的在螺的两端钻孔、穿以 细皮绳,平时不吹奏时可斜挂于胸前或腋下。海螺装饰较为精美,一般多镶嵌铜或银片为饰,显得分外庄重和美观。不仅制成金属吹嘴,在螺身中部至螺口也镶以铜或银片,制成翅形 的装饰物,在翅尾还缀有圆环,系以丝穗或彩绸为饰。西藏拉萨布达拉宫珍藏的一支银翅法螺,全长57.7厘米,翅长38.2厘米、翅宽23厘米,吹嘴长11厘米、直径4.2厘米、 孔径1.8厘米,堪称法螺之最。西藏萨迦县萨迦寺珍藏有一支完好的元代海螺,相传为元代皇帝钦赐。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中国乐器博物馆收藏海螺多支,螺体多为白色,带有棕色、 黄色条纹或斑纹,全长30厘米左右,螺口为不规则椭圆形,长径14厘米~16厘米、短径4厘米~11厘 米。其中有一支极为珍贵的清代贝,全长35厘米,为乾隆年间(1736年—1795年)所制,取天然 生长的清白色海螺,镶嵌以铜制吹嘴,螺身镶嵌翅形铜片为饰,一面镂刻精美花纹,一面刻有“乾隆御制”四字。这些海螺已被载入《中国乐器图鉴》大型画册中。
吹奏时,左手持握螺口,两唇紧贴吹嘴送气,发音作呜呜声。每支海螺可发出一个基本稳定 的长音,因螺身大小不同,发出的音高也各异,一般在小字组至小字一组之间。海螺的音色与螺纹的粗细和多少有直接关系,一般说来,螺纹细、少者音色较明亮,反之音色较深厚。 除作为法器用于佛教寺院外,在藏区尼姑庵里,要用吹贝祭奠死者。汉族地区也广为流传,在浙东民间器乐合奏舟山锣鼓中,海螺作为色彩性乐器使用。在广东、广西、福建等沿海地 区,民间常以吹奏海螺召集群众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