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0-120厘米。根粗壮,多呈纺锤形,稀圆柱形,表面棕褐色或紫褐色,有纵皱及横裂纹,横切面黄白或紫红色,较平正。茎直立,有稜,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基生叶为羽状复叶,有小叶4-6对,叶柄无毛或基部有稀疏腺毛;小叶片有短柄,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1-7厘米,宽0.5-3厘米,顶端圆钝稀急尖,基部心形至浅心形,边缘有多数粗大圆钝稀急尖的锯齿,两面绿色,无毛(因为叶子外貌很像榆树叶子,所以称之为地榆);茎生叶较少,小叶片有短柄至几无柄,长圆形至长圆披针形,狭长,基部微心形至圆形,顶端急尖;基生叶托叶膜质,褐色,外面无,毛或被稀疏腺毛,茎生叶托叶大,草质,半卵形,外侧边缘有尖锐锯齿。穗状花序椭圆形,圆柱形或卵球形,直立,通常长1-3(4)厘米,横径0.5-1厘米,从花序顶端向下开放,花序梗光滑或偶有稀疏腺毛;苞片膜质,披针形,顶端渐尖至尾尖,比萼片短或近等长,背面及边缘有柔毛;萼片4枚,紫红色,椭圆形至宽卵形,背面被疏柔毛,中央微有纵稜脊,顶端常具短尖头;雄蕊4枚,花丝丝状,不扩大,与萼片近等长或稍短;子房外面无毛或基部微被毛,柱头顶端扩大,盘形,边缘具流苏状乳头。果实包藏在宿存萼筒内,外面有斗稜。花果期7-10月。
地理分布
广布于欧洲、亚洲北温带,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新疆、山东、河南、江西、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生态特征
生草原、草甸、山坡草地、灌丛中、疏林下,路旁或田边。海拔30-3000米。喜温暖湿润气候,耐寒,中国北方栽培幼龄植株冬季不需要覆盖防寒。生长季节4-11月,以7、8月生长最快。以富含腐殖质的砂壤土、壤土及粘壤土栽培为好。种子发芽率约60%,如温度在17-21℃,有足够的湿度,约7天左右出苗。当年播种的幼苗,仅形成叶簇,不开花结子。翌年7月开花,9月中、下旬种子成熟。
品种分类
长叶地榆
本变种与正种的主要区别在于:基生叶小叶带状长圆形至带状披针形,基部微心形、圆心形至宽楔形;茎生叶较多,与基生叶相似,但更长而狭窄。花穗长圆柱形,长2~6cm,径0.5~1cm:雄蕊与萼片近等长。花、果期8~11月。生于海拔100~3000m的山坡草地、溪边、灌丛中、湿草地及疏林中。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及黑龙江、辽宁、河北、山西、甘肃等地。
细叶地输
产于吉林、辽宁。自产自销。根呈不规则纺锤状,两端渐尖或急尖,稍弯曲。长3~10cm,直径0.5~1.5cm。表面棕褐色,具纵皱,有时可见支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折断面较平坦,粉质。横断面形成层可见,皮部淡黄色,木部棕黄色,放射状排列不甚明显。气微、味微苦涩。
小白花地榆
产于吉林。自产自销。根圆柱形,顶端略膨大。表面稍平滑,有纵皱。长2.5~12cm,直径0.3~0.6cm。根茎细长,表面紫褐色,密集鳞片状叶柄残基,并着生众多细根,长2~10cm。质较疏松,易折断。折断面粗糙,形成层环明显,皮部淡黄色,木部稍深,有时中空。气微,味微甘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