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医药 > 正文

吡哌酸锌吸收研究

对外用吡哌酸锌软膏经烧伤创面锌吸收进行临床研究。方法:对56例烧伤总面积20%以上病人随机分2组——外用吡哌酸锌软膏组和磺胺嘧啶银霜剂组,分别于用药前后不同时间点测血清锌并检测本地正常人血清锌作参照值。结果:2组烧伤病人用药前血清锌均为低值。虽吡哌酸锌软膏组用药后血清锌有所升高,但各时间点其峰值未达正常水平,24h后又回落到用药前的低值。外用吡哌酸锌软膏锌经烧伤创面有一定吸收,但吸收量甚微。

吡哌酸锌(zincpipemidate)软膏外用于烧伤创面,补充了微量元素锌,促进了创面愈合。但锌经烧伤创面吸收如何,是否会发生高血锌,为此对烧伤创面用药后锌吸收情况进行了临床研究。

一般资料自1995年9月~1997年8月对本地15名正常人及56名烧伤病人作了血清锌检测。

1正常成人选正常成年人15名,男性9人,女性6人,年龄20~45a,平均37.1a±s1.3a。结果测得血清锌0.98μmol/L±0.03μmol/L。

2烧伤病人共56人,随机选住院病人分2组。试验组外用吡哌酸锌软膏,对照组外用磺胺嘧啶银霜剂。每组又根据用药面积分中等面积病例(烧伤总面积20%~50%)和大面积病例(烧伤总面积51%~83%)2部分。2组病人性别、年龄、烧伤面积及输血经χ2检验,P>0.05。

给药方法

全部病人均在烧伤后24h入院,入院后只给清创,外用多功能(MF-1)消毒液(即氯己定乙醇液,焦作利民消毒剂厂出品,不含锌),至烧伤后48h开始用药并采集标本。3%吡哌酸锌软膏(含锌量0.29%)由河南濮阳市第二制药厂生产,(96)卫药准字X-214号。2%磺胺嘧啶银霜剂,原料药东北制药总厂生产,霜剂本院制剂室配制。吡哌酸锌软膏和磺胺嘧啶银霜剂给药剂量均为每1%烧伤面积10g。中等面积部分吡哌酸锌软膏用药量270g±13g,大面积烧伤部分为603g±21g。

检测方法

标本采集时间,考虑烧伤病人伤后24h正是渗出高峰阶段,因此全部标本在烧伤后48h开始采集。禁食情况下抽取静脉血2~3mL,于用药前、用药后2,4,8及24h各抽取标本1次,置4℃冰箱保存待检。为减少锌污染,全部操作均按微量元素检测标准进行。所用玻璃器材先经酸处理,再以重蒸馏水3次以上冲洗后烘干。用注塑座注射针头,注射器为一次性塑料注射器。试管等不用胶布粘贴。检测仪为沈阳WYX-402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操作:取全血分离,离心380×g,10min,取血清0.5mL,加1%硝酸稀释至5mL混匀。

专家讨论

研究表明:烧伤病人因创面丢锌,尿锌增多,烧伤后一段时间内血清锌处在低值,大面积烧伤甚至1个多月都会发生低血锌,本实验表明2组病人用药前血清锌值与当地正常人比较均处在低值,且大面积烧伤组更明显,与上述报道结果相一致。用药前这种低血锌现象组间比较无差异性,但在用吡哌酸锌软膏后血清锌在一段时间内有一定程度升高,尤其中等面积烧伤组较对照组有差异性,说明锌通过烧伤创面向深层组织穿透,微量地被吸收,因此外用吡哌酸锌软膏一方面为局部上皮修复提供了锌源,另方面对烧伤病人低血锌现象给予了某种程度的补充。

本研究还表明:外用吡哌酸锌软膏后血清锌虽一度上升,但不论中等面积或大面积烧伤组其峰值均未达正常水平,且24h又回落到用药前的低血锌状态,这一时间点其血清锌值与对照组相比无差异。应用吡哌酸锌软膏24h,中等面积烧伤组血清锌平均仅增高0.01μmol/L,大面积烧伤组增高0.03μmol/L,一般情况下浅II度烧伤整个疗程用药不过4~5次,深II度不过8~10次。开始用药量较大,随着创面的不断愈合用药量相应减少。因此整个治疗过程按剂量给药锌吸收甚微不致发生累积高血锌现象。

不论中等面积或大面积外用磺胺嘧啶银霜剂,因其不含锌,用药前后血清锌值均低,组内对比无差异,因此应用吡哌酸乳膏治疗烧伤,创伤面,有助于伤口愈合。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