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增生症,是指前列腺腺体结缔组织及平滑肌组织逐渐增生而形成多发性球状结节的前列腺肥大性疾病,这种增生造成了下尿道梗阻,排尿困难,出现尿频、夜尿、尿细、尿不通等症状。西医予以导尿、腺体内注射药物、内分泌治疗,以及手术切除前列腺肥大部分等来进行治疗,有一定疗效,但也存在相当大的局限性和副作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本病属中医“癃闭”范畴。早在秦汉时代就有对本病的记载。《素问·宣明五气》篇云:“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明确指出病位在膀胱,还指出了本病病理为气化不利,与三焦、肾、中气有密切关系。汉代张仲景首创对本病的辨证论治,如气不化水用五苓散,水热互结用猪苓汤,瘀血夹热用蒲灰散,脾肾两虚用茯苓戎盐汤,显然已涉及了寒热、虚实、气血各方面。隋唐时代,已认识到本病具有“致夭命,大不可轻之”的严重性。对本病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法有了更多论述,还出现使用葱叶导尿的方法,可以说是最早的导尿术,也提出了用盐行脐区熨与灸的治法。宋元时期,朱丹溪提出了探吐开上窍以利下窍的方法。明清时期,张景岳、李中梓等使本病的理法方药趋于完备。张氏还记录了以猪胞鹅翎鼓气入膀胱这类更先进的导尿法。可以说,前人已对本病的治疗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
现代中医研究本病,是在继承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最早的病例报道见于1958年。可能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在以后的一段时期中没有见到较大样本的用中医药治疗本病的临床观察报道。进人80年代,中医对本病的研究有了较大的进展。除了较多的个案报道之外,治疗20例以上的有50余篇,累计病例约1700例,总有效率在90%以上,个别文章治疗病例在100例以上。这反映了中医治疗本病确有一定疗效,可以与西医治法起刭取长补短的作用。
除了临床观察之外,不少医者对本病的诊断方法、预防方法、治疗机理等方面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如有人对54例患者进行了尿流率检查,通过治疗前后的尿流率曲线图及尿流率检查各个参数比较,认为本法能动态地观察疾病的进展,客观地检查疗效,所以不失为较好的诊断方法。又如有些医者对某些中药方剂治疗前列腺增生的机理进行实验研究,发现有的对急性、亚急性、慢性增殖性和免疫性炎症等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有的对前列腺的增生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能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炎性肉芽肿的生成。
尽管现代中医研究本病已取得一定的成果,但治疗效果仍难令人满意,对治疗机理的研究亦处于起步阶段。展望未来,如果能进一步加强研究,形成机理研究与临床观察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相信中医对本病的治疗水平,可有一个大的提高,使之在本病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