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中药 > 正文

番红花的历史考证

番红花之名,始见于《本草品汇精要》,但它的实际运用历史,远远比这时期早得多,国外远在公元前五世纪克什米尔的古文献中就有记载。在中国《本草纲目》列入草部湿草类。译名"泊夫蓝"、"撒法郎",为该品英文名之译音。李时珍谓:"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按张华《博物志》言,张骞得红蓝花种于西域,则此即一种,或方域地气稍有异耳"。《本草纲目》将:“红蓝花”、“番红花”列为两种药收载,但观其附图均极似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 tinctoniusL.。在当时情况下,未能将两种红花的来源弄清,至清代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写到:“出西藏,形如菊。试验方法:将一朵入滚水内,色如血,又入色亦然,可冲四次者真”。对番红花有了基本概念,但其产地有误。实际原产地为西班牙等国,经印度转入西藏,再销往内地之故。

《本草纲目》草部第十五卷,草之四,篇名:番红花,释名:洎夫蓝(《本草纲目》)、撒法郎。集解:时珍曰,番红花,出西番回回地面及天方国,即彼地红蓝花也。元时,以入食馔用。按张华《博物志》言,张骞得红蓝花种于西域,则此即一种,或方域地气稍有异耳。气味:甘,平,无毒。主治:心忧郁积,气闷不散,活血。久服令人心喜。又治惊悸(时珍)。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