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头翁出自《神农本草经》;《别录》:“白头翁生高山山谷及田野。四月采。”《唐本草》:“白头翁,其叶似芍药而大,抽一茎,茎头一花,紫色,似木堇花,实大者如鸡子,白毛寸余。正似白头老翁,故名焉。……根甚疗毒痢,似续断而扁。” 《蜀本草》:“《图经》云,(白头翁 )有细毛,不滑泽,花蕊 黄,今所在有之。二月采花,四月采实,八月采根,皆日干。” 《开宝本草》:“今验此草丛生,状如白薇而柔细稍长,叶生茎头,如杏叶,上有细白毛,近根者有白茸。《唐注》云 叶似芍药,实大如鸡子,白毛寸余,此皆误矣。” 《本草衍义》:“白头翁,生河南洛阳界及新安土山中。”
白头翁药用价值高,从上述历代本草专著看出多有记述。中医认为,白头翁有清热解毒、凉血、明目、消赘的功效,有诗曰:“苦温味性白头翁,主入心经与肾经,温症发狂为主治,并消积聚瘕和症。瘿瘤瘰疬皆能散,鼻衄金疮亦可平。阴疝痊兮偏肿愈,秃疮膻腥治亦能。腹痛骨病牙痛止,红痢能将毒性清。肠垢搜刮堪竭净,佐之以酒效尤灵。”
药品简述
药名:白头翁
汉语拼音:bai tou weng
英文名:anemone root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Anemone chinensis Bunge]
别名:毛姑朵花、老婆子花、老公花
性味:味苦,性寒;归胃、大肠经;
归经:归胃经、大肠经;
功能: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痢,燥湿杀虫的功效。
主治:热毒痢疾,鼻衄,血痔,带下,阴痒,痈疮,瘰疬。
用法与用量:9 ~15g。
药材基源:该品为毛茛科植物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 (Bge.) Regel的干燥根。
生态环境:生于平原或低山山坡草地,林缘或干旱多石的坡地。
资源分布:东北、华北及陕西、甘肃、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湖北、四川。
采收和储藏: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泥沙,干燥。
炮制:拣净杂质,洗净,润透后切片晒干。
生药材鉴定
性状鉴别
1、白头翁根长圆柱形或圆锥形,稍弯曲,有时扭曲而稍扁,长5-20cm,直径0.5-2cm。表面黄棕色或棕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或纵沟,中都有时分出2-3支根,皮部易脱落而露出黄色木部,且常朽蚀成凹洞,可见纵向突起的网状花纹;根头部稍膨大,有时分叉,顶端残留数层鞘状叶柄基及幼叶,密生白色长绒毛。质硬脆,折断面稍平坦,黄白色,皮部与木部间有时出现空隙。气微,味微苦涩。以条粗长,质坚实者为佳。
2.细叶白头翁根较细,长圆柱形,分枝少;皮部不脱落。
3.蒙古白头翁根较细短,圆柱形,直径5-8mm,分枝少。
4.兴安白头翁根细长圆柱形,长达16cm,直径5-7mm.有少数支根。
5.朝鲜白头翁根长约8cm,上部直径5-7mm,下部有少数支根;外表黄褐色。
6.钟萼白头翁根细,直径约5mm,支根细长。
显微鉴别
根横切面:表皮、皮层、内皮层通常已脱落。韧皮部宽广,外侧细胞棕色,壁木栓化;韧皮纤维单个散在或数个成束,直径15-35μm,壁较厚,有的根无纤维。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射线较宽;导管呈圆多角形,单个散在或数个成群,直径25-85μm;木纤维直径至42μm,壁稍厚,非木化。较粗的根,中央常为薄壁细胞。
粉末特征:灰棕色。
1.韧皮纤维梭形或纺锤形,长100-390μm,直径16-42μm,壁木化。
2.非腺毛单细胞,直径13-33μm,基都稍膨大,壁大多木化,有时可见螺状或双螺状纹理。
3.具缘纹孔、网纹及螺纹导管,直径10-72μm。
理化鉴别
取该品粉末4g,加乙醇20ml,加热回流 1小时,滤过,滤液浓缩至约 6ml,放冷,加丙酮适量,则生成沉淀,滤过,速取沉淀少量(约 5mg),置试管中,加醋酐 1ml使溶解,沿管壁加硫酸 1ml,两液接界处显红色或红紫色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