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草本植物 > 正文

返魂草的药用价值

【入药部分】根及根茎入中药。花入蒙药。

【药材采集】春、秋季采挖,除去残茎及杂质洗净泥土,晒干,切段备用。夏、秋季花盛开时采摘花,阴干备用。

【炮制方法】

紫菀:拣去杂质,除去残茎,洗净,稍闷润,切成小段晒干。蜜紫菀:取紫菀段加炼蜜(和以适量开水)拌匀,稍闷,用文火炒至不粘手为度,取出放凉。(每紫菀100斤,用炼蜜25斤)

【生药材鉴定】

1.外观鉴定:干燥的根茎呈圆形的疙瘩头状,长约2~6厘米,径约1.5~3厘米,顶端有茎基及叶柄的残痕,底部常有一条未除净的母根,直径约3毫米,淡灰黄色,纤维性,质稍硬;疙瘩头下簇生许多细根,很长约5~14厘米,多编成辫状;表面紫红色或灰红色,有纵皱纹。质柔韧,不易折断,断面灰白色有紫边。微有香气,味甜微苦。以根长、色紫、质柔韧、去净茎苗者为佳。

2.显微鉴定

根横切面:老根表皮常已脱落。皮层宽广;下皮细胞1列,壁稍厚,有的内含紫红色色素;厚壁细胞少数,散在,壁厚3-8μm;油管5个,分布于内皮层外方,常与韧皮部束同数并相对;内皮层细胞凯氏点可见。中柱较小,略呈五边形;中柱鞘1-2列细胞;韧皮部细胞较小,排列紧密;形成层不甚明显;木质部导管束5个,内侧可见五原型初生木质部。中央髓部细胞壁稍厚,微木化。本品薄壁细胞含菊糖。

3.粉末特征:红棕色。

①下皮细胞表面观类长方形,垂周壁细波状弯曲,含紫红色色素细胞与淡黄色细胞相间排列。

②石细胞(根茎)类长方形、类圆形、类方形或圆三角形,直径45-154μm,壁厚6-25μm,层纹及孔沟明显。

③厚壁细胞长圆形或类长形,直径30-73μm,长约至315μm,壁厚2-10μm,非木化,纹孔横裂缝状。

④薄壁细胞类长方形,壁稍厚,大多有较明显的斜向交错的网状纹理。

⑤菊糖团块类圆形或扇形,微现放射状纹理。此外,有木纤维、导管、内皮层细胞、油管碎片、草酸钙簇晶。本品以根粗长、色紫红、质柔韧者为佳。

4.化学鉴定:

1)鉴别取本品粉末2克,加水20毫升,置60℃水浴上加热10分钟,趁热过滤,放冷。取滤液2毫升,置带塞试管中,用力振摇1分钟,产生持久性泡沫,10分钟内不消失。

2)取本品2g,加乙醚10ml,浸渍过夜,滤过,滤液滴在滤纸上,紫外光灯(254nm)下观察,显蓝色荧光。

3)取本品2g,置50ml三角烧瓶中,加乙醚15ml,浸1小时,滤过。取滤液4ml,蒸去乙醚,残渣溶于醋酐1ml中,滴加浓硫酸1滴,显紫色,溶液上层渐变绿色(检查甾体类)。

4)取(3)项下乙醚浸液4ml,蒸去乙醚,残渣溶于甲醇1ml,加2,4-二硝基苯肼试液1ml,加热后析出黄色沉淀(检查紫菀酮)。

【化学成分】本品含少量挥发油,约为0.04%,挥发油中含毛叶醇(Lachnoplyllol)乙酸毛叶酯,茴香醚,烃,脂肪酸,芳香酸等。根含皂甙及香豆素类化合物。皂甙主要为紫菀皂甙(Astersaponin),水解生成紫菀次皂甙(Asterprosapogenin),进一步水解可生成等分子的长春藤皂甙元和葡萄糖。此外,尚含多种游离的三萜类衍生物,如紫菀酮(Shionone),其水解后得表一二氢紫菀醇(Epi-dihydroshionol)。另外,还含木栓酮、表木栓醇、紫菀酮、槲皮素、橙皮油素和菊糖等。花中含多量黄酮类化合物及胡萝卜素。全草的新鲜汁中含有铅和锌等元素。

【性味归经】:中药味苦、辛,性温。润肺下气,消痰止咳。蒙药味微苦,性平、钝、柔。杀“粘”,清热,解毒,燥脓,消肿。

①《本经》:"味苦,温。"

②《别录》:"辛,无毒。"

③《药性论》:"味苦,平。"

④《本草通玄》:"辛甘,微温。"

入肺经。

①《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太阴,兼入足阳明。"

【主治】:中药治新久咳嗽,痰多,气喘,咯痰不爽,劳嗽咳血。蒙药治瘟疫,流感,头痛,“发症”,疗疮,毒热,猩红热,麻疹不透。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喉痹,小便不利。

1.祛痰作用

中医认为紫菀具有温肺,下气,消痰、止咳嗽的功能。实验表明,水煎剂有祛痰作用而无镇咳及平喘作用;苯及甲醇提取物也有祛痰作用。

2.抗菌作用

紫菀在体外对大肠杆菌、痢疾杆菌、变形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等7种革兰氏阴性肠内致病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并有对抗致病性真菌的作用。

3.抗病毒作用

水煎剂在鸡胚尿囊中对流感病毒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4.抑制肿瘤的作用

据报道分离出的表无羁萜醇对小鼠艾氏腹水癌有抑瘤作用;也有报道从紫菀根的正丁醇提取部分分离出的环肽类化合物对S180有抗肿瘤活性。【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5~3钱;或入丸、散。中药6—9克,水煎服。蒙药多入丸散剂。

【用药忌宜】:有实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款冬为使。恶天雄、瞿麦、雷丸、远志。畏茵陈蒿。"

②《唐本草》:"恶藁本。"

③《本草正》:"劳伤肺肾、水亏金燥而咳喘失血者非所。

【选方】

(1)败毒抗癌,用于癌瘤积毒:

肺癌:紫菀、蚤休、芙蓉花、枇杷叶、百部、昆布、海藻、生牡蛎各15克,浙贝、橘核、橘红各9克,生地、玄参各12克,白花蛇舌草、茅根、铺地锦、薏苡仁、夏枯草各30克切碎,水煎3次分服。能使咳嗽痰血等症状缓解,继续至X线复查阴影消失。返魂草支气管腺癌:紫菀、石见穿、紫草各30克,蒲公英15克,炒山栀、王不留行各9克,沙参、麦冬、生地、百部、贝母、地榆各6克水煎3次分服。迄喘鸣痰稠带血缓解,气管阻塞通畅,肿瘤块影缩小,胸痛消失。

(2)理肺化痰,用于肺嗽痰咳:紫菀、桔梗、白前、百部各9克,陈皮、荆芥各6克,甘草4.5克切碎,研匀为止嗽散。每服9克,日3次,温开水送服。宜于新久咳嗽、咯痰不爽者,如对急慢性支气管炎。百日咳等的咳嗽都有较好的疗效。

(3)治久嗽不瘥:紫菀(去芦头)、款冬花各一两,百部半两。三物捣罗为散,每服三钱匕,生姜三片,乌梅一个,同煎汤调下,食后、欲卧各一服。(《本草图经》)

(4)治伤寒后肺痿劳嗽,唾脓血腥臭,连连不止,渐将羸瘦:紫菀一两,桔梗一两半(去芦头),天门冬一两(去心),贝母一两(煨令微黄),百合三分,知母三分,生干地黄一两半。上药捣筛为散,每服四钱,以水一中盏,煎至六分,去滓,温服。(《圣惠方》紫菀散)

(5)治小儿咳逆上气,喉中有声,不通利:紫菀一两,杏仁(去皮尖)、细辛、款冬花各一分。上四味,捣罗为散,二三岁儿,每服半钱匕,米饮调下,日三,更量大小加减。(《圣济总录》紫菀散)

(6)治妊娠咳嗽不止,胎不安:紫菀一两,桔梗半两,甘草、杏仁、桑白皮各二钱半,天门冬一两。上细切,每服三钱。竹茹一块,水煎,去滓,入蜜半匙,再煎二沸,温服。(《伤寒保命集》紫菀汤)

(7)治吐血、咯血、嗽血:真紫菀、茜根等分。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子大,含化一丸,不以时。(《鸡峰普济方》紫菀丸)

(8)治妇人卒不得小便:紫菀末,井华水服三指撮。(《千金方》)

返魂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