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出血 功能性子宫出血临床表现为不规则的子宫出血,月经周期紊乱,出血时间延长,经血量多,甚至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止。根据排卵与否,通常将功血分为无排卵型及排卵型两大类,前者最为多见,约占80~90%,主要发生在青春期及更年期,后者多见于生育期妇女。
无排卵型功血
临床表现:闭经一段时间后发生出血,出血亦可为无规律性,量的多少与持续及间隔时间均不定,有的仅表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大量出血时,可造成严重贫血。
(1)青春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月经初潮时,下丘脑——垂体——卵巢轴正处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所以月经初潮两年内,月经周期不规则比较正常,一般能自行调整恢复。如果出血时间长,出血量多而造成贫血、头晕、心悸等症状,说明性腺轴还未完全成熟,容易受营养、精神因素等情况影响。
(2)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 在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患者中,更年期功能性子宫出血比较多见,但这个年龄的器质性病变也比较多,必须做病理检查。
临床特点:因为无排卵,故无黄体形成,体内亦无孕酮分泌。雌激素水平随着卵泡的发育及萎缩而增减。当雌激素水平不断增多时,子宫内膜继续增生,这时不发生出血,而当体内雌激素水平突然下降时,可发生撤退性出血。临床表现可能闭经一段时间后发生出血,出血亦可为无规律性,量的多少与持续及间隔时间均不定,有的仅表现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大量出血时,可造成严重贫血。由于雌激素刺激,子宫可稍大,质较软,宫颈口松,宫颈粘液透明、量多,可呈不同程度的羊齿状结晶,或不典型结晶。基础体温单相型。子宫内膜活检多为单纯性或囊性增生,偶可见腺瘤样或不典型增生。有时也可呈萎缩性变。孕激素测定停留在增殖期的基础水平。
排卵型功血
临床表现: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但周期缩短,或经前数日即有少量出血,经血量可无变化。
临床特点:多发生在生育年龄的妇女,大都发生于产后或流产后的恢复期中。一般来说,育龄妇女的性腺轴应该处于稳定状态,发生异常的子宫出血多数是器质性病变,如炎症、赘肉、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等,应及时到医院检查确诊。也有时出现在更年期。可分为黄体功能不全和黄体萎缩不全两种。
1.黄体功能不全
可因排卵前雌激素分泌不足,致黄体发育不良而过早萎缩。黄体发育不全时,则分泌功能欠佳,使孕酮分泌量不足。临床表现有规律的月经周期,但周期缩短,或经前数日即有少量出血,经血量可无变化。经前期子宫内膜活检可见腺体分泌不良或不均。间质水肿不明显。基础体温双相型,但上升缓慢,黄体期较正常短,一般在10天左右。由于孕期不足,往往形成不孕或早期流产。
2.黄体萎缩不全
黄体发育多良好,功能可因黄体未能及时全面萎缩而持续过久。孕酮量分泌不足,但分泌时间延长,此时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出血时间延长,经血量增加,但月经间隔时间仍多正常,在经期第2、3天量多,以后淋漓不净可长达十余日。如在月经第5、6天取内膜,仍见有分泌反应,可为诊断依据之一。基础体温双相型,常在排卵后缓慢上升,上升幅度偏低,且升高后维持时间不长,以后缓慢下降。
其他常见症状
1不规则子宫出血多发生于青春期和更年期妇女,其出血特点是月经周期紊乱,经期延长,血量增多,流血时间,出血量及间隔时间都不规律,往往在短时间的闭经后,发生子宫出血。
2月经过频 流血时间和流血量可能正常但月经周期缩短,一般少于21天,可以发生于各种年龄的妇女。3月经过多 一是经血量多,尤其第二三天更多,伴有血块,1次月经失血总量达500—600毫升,周期正常。二是经期延长,需10—20日经血方可干净,经量不—定多。4月经间期出血 两次月经期中间出现子宫出血,流血量少,常不被注意,多发生于月经周期的12—16天,持续1—2小时至1—2天,很少达到月经量。常被认为是月经过频。5绝经期后子宫出血 闭经1年以后,又发生子宫出血,出血量少,点滴而行,但由于绝经期后子宫恶性肿瘤发病率高,故应到医院排除恶性肿瘤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