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百科类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医学百科类 > 抗生素349 > 正文

张致平抗菌药物研究

1. 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①比阿培南(biapenem)。②厄他培南(ertapenem)。③多利培南(doripenem)。

2.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已由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近年来无新品种问市,上世纪完成临床评价的头孢丽定(cefclidin)与头孢露南(ceflurenam)至今未见上市报道。当前致力于研究开发抗MRSA活性与对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稳定性有所增强的头孢菌素。进入临床试验的有:①头孢比普(ceftabiprole,BAL9141)具有较强的抗MRSA、PRSP活性,其水溶性前药头孢比普酯(ceftabiprole medocaril,BAL 5788,Ro 639141)在体内迅速分解出头孢比普而发挥作用。②BMS-247243对MRSA的MIC90为4 μg/mL,且对ESBLs稳定。③CAB-175(CB 181963)[8]与S-3578[11]抗MRSA活性与万古霉素相似,NB-2001与TAK-599(PPI-0903,T-91825)活性比万古霉素强。④试验中的还有RWJ-54428(MC-02479)与RWJ-442831等。

3. β-内酰胺酶抑制剂

上世纪临床应用的β-内酰胺酶抑制剂有克拉维酸、舒巴坦与他唑巴坦3种。此间曾发现多种新抑制剂,但大都未见进一步研究报道。当前进入Ⅰ期临床试验的有氧青霉烯类化合物AM-112,为一广谱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C组β-内酰胺酶的抑制作用比已有的品种强,抑制A、C与D组β-内酰胺酶的IC50分别为0.16、2与2 μg/mL

4.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已由第一代发展到第三代。①近年上市的泰利霉素(telithromycin)为第一个临床应用的酮内酯(ketolide),属第三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②开发中的赛霉素(cethromycin,ABT-773)性能与泰利霉素相似。③酮内酯A-217213抗肺炎链球菌包括耐大环内酯的菌株活性比泰利霉素强,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亦有较强活性。④6,11-双环酮内酯EDP-420 (EP-13420,S-13420)对大环内酯耐药的链球菌、葡萄球菌作用强,对其他呼吸道病原菌、消化链球菌等厌氧菌、鸟型分枝杆菌、结核分枝杆菌亦有较好作用,药物动力学性质优于泰利霉素,肺组织浓度高,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⑤研究中的酮内酯还有HMR-3647,TE-810与TEA-0769等。⑥将泰利霉素的杂环取代基侧链引入十六元大环内酯泰乐霉素(tylocin)的4'-位,得到的衍生物对耐红霉素的肺炎链球菌有较强活性(MIC 0.5 μg/mL)。⑦放线菌Dactylosporangium aurantiacum产生的十八元大环内酯OPT-80(PAR 101,tiacumicin B)抗菌谱窄,主要抗革兰阳性菌,特别对艰难梭菌有很强作用,目前作为专治艰难梭菌腹泻的药物正在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5. 四环素类抗生素

该类抗生素耐药性发展严重,30余年来研究几无进展,迈入本世纪后在结构修饰中有两大发现:

(1)甘氨环素(glycylcycline)类化合物 对起源于核糖体保护与外排机制的耐药菌都有作用,其中替吉环素(tigecycline,叔丁基甘氨酰氨基米诺环素,GRA-936)对临床分离的重要致病菌(包括耐四环素、糖肽与氟喹诺酮类的革兰阳性菌)有广泛活性,对MRSA、PRSP与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的MIC90分别为0.5、0.03与0.12 μg/mL,优于万古霉素、合杀菌素(synercid)与利奈唑酮(linezolid)。在低浓度(≥0.12 μg/mL)下,即可抑制四环素的高度耐药菌(MIC≤128 μg/mL)。口服300 mg,Cmax 2.8 μg/mL,AUC 17.9 μg·h-1·mL-1,t1/2长达36 h。静注治疗腹腔与皮肤软组织等感染的有效率与细菌清除率均在90%左右,不良反应发生率约3%,主要为头痛、发热与消化道反应。

(2)氨甲环素(aminomethylcycline)类化合物 是在四环素的9位上连有氨甲基的

著作 四环素,BAY 73-6944(PTK 0796)抗菌谱广。

6. 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抗菌药已由第一代发展到第四代,抗菌谱陆续扩展,抗菌活性不断加强。在新旧世纪之交,此类药物研究出现两大值得关注的动向。

(1) 继续研发第四代氟喹诺酮;(2) 注意研究结构变幅更大的喹诺酮

7. 主要抗MRSA等革兰阳性耐药菌的药物

(1) 糖肽类抗生素;(2) 酯肽类抗生素;(3) 链阳霉素类抗生素;(4) 寡糖类抗生素;(5) 恶唑酮类抗菌药;(6) 其他合成抗菌药

8. 抗结核药物

(1) 抗结核抗生素:报道新抗结核抗生素10种:阿齐斯霉素A,B (azicemicin A,B),卡普拉霉素A,B (caprazamycin A,B),美菌素(eulicin),扁枝衣霉素(everninomicin),蔷薇菲林(roseoferin),硫内酯霉素(thiolactomycin),结核内酯霉素(tubelactomicin)与抗生素GE2270A。

(2) 合成抗结核药:①硝基咪唑并吡喃类化合物。②二芳基喹啉类化合物。③二胺类化合物。④被纳入新结核药物管线(New TB drug pipeline)研究开发的品种。

9. 具有新作用机制的抗生素探索

微生物对作用机制相同的或化学结构相似的抗生素都有交叉耐药性,探索开发具有全新作用机制或全新结构的化合物是克服现有抗生素耐药性的重要的途径之一。汲取新理论,采用新技术,建立新模型,进行高通量筛选,可获得具有新作用机制的天然物,但往往因活性、毒性、溶解性、生物利用度等问题,需适当进行结构修饰,以期优化成新药。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正副高主任医师助考之星

助考之星题库软件

21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