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方金匮肾气丸
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崔氏八味丸/肾气丸。
处方: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炮)。
阴阳同补,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恶寒肢冷,易燥易怒等。
金匮肾气丸/桂附地黄丸/八味地黄丸
宋代陈师文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八味丸。
将古方金匮肾气丸中桂枝改为肉桂,干地黄改为熟地,且加大肉桂及制附子的用量。
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肉桂、附子(炮)。
主要用于肾气虚乏
古方济生肾气丸
南宋严用和《严氏济生方》:加味肾气丸。
金匮肾气丸加川牛膝(去芦,酒浸) 车前子(酒蒸),山药(炒用)。
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肉桂、附子(炮)、川牛膝(去芦,酒浸)、车前子(酒蒸)。
治肾虚腰重,脚肿,小便不利。
今方金匮肾气丸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金匮肾气丸。
与八味药组成的古方金匮肾气丸处方组成已大不相同,与古方济生肾气丸较接近些。
处方:生地黄、山药、山茱萸(酒炙)、茯苓、牡丹皮、泽泻、桂枝、附子(炙)、牛膝(去头)、车前子(盐炙)。
温补肾阳,化气行水,用于肾虚水肿,腰膝酸软,小便不利等。
今方桂附地黄丸
《中国药典》2005年版:桂附地黄丸。
与宋代金匮肾气丸方基本相同,惟肉桂、制附子用量减半(与仲景肾气丸方相近)。
处方: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
今方济生肾气丸
《中国药典》2005年版:济生肾气丸。
在桂附地黄丸的基础上倍用茯苓、同时加入牛膝、车前子两味药组成。与今方金匮肾气丸比较,今方济生肾气丸用熟地而不用生地,用肉桂而不用桂枝,车前子不经过盐炙,而且各味药的剂量组成有显著不同,而与古方济生肾气丸比较,在药味炮制及剂量上差异更大。
处方:肉桂、制附子、熟地黄、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牛膝、车前子。
具有温肾化气,利水消肿之功,用于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肾虚水肿。
六味地黄丸
宋代太医钱乙针《小儿药证直诀·卷下·诸方》:地黄丸。
“金匮肾气丸“减附子、肉桂。
处方:熟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
用于儿科“治肾怯失音,囟开不合,神不足,目中白睛多,面色白”,即小儿肾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