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儿科学 > 正文

小儿消化道生理特点-儿科学指导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小儿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有以下几点:

(1)口腔:婴儿口腔粘膜细嫩,供血丰富,唾液腺发育不足,分泌唾液较少,其中淀粉酶含量也不足,出生后3~4个月唾液腺发育完全,唾液的分泌量增加,淀粉酶含量也增多。由于婴儿口腔较浅,又不会调节口内过多的唾液,因而表现为流涎现象,即所谓生理性流涎。

(2)食管、胃:新生儿及乳儿的食管缺乏腺体,食管壁肌肉发育未臻完善,再加之婴儿胃呈水平位,胃的肌层亦发育不全,且贲门较宽,括约肌不发达,其关闭作用不够强,故婴儿易发生呕吐和溢乳。 不同月龄的婴儿,胃的容量不同。足月新生儿胃容积为30~60毫升;3个月时为100毫升;1岁时约为250毫升。

小儿胃排空时间因食物种类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水为1~1.5小时,母乳喂养2~3小时,牛乳喂养为3~4小时,因为牛乳乳块较大,在胃内停留时间长。此外,由于人乳中富含脂肪酶,故人乳的脂肪较易消化。

(3)肠:小儿的肠管较长,总长度约为其身长的6倍(成人约为4倍)。肠粘膜发育较好,含有丰富的血管及淋巴,全部肠有发育良好的绒毛,由于婴儿的肠粘膜对不完全分解产物,尤其对微生物的通透性较成人和年长人为高,故较易由此引起其他的全身性疾病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肠的肌层发育不足。肠的运动形式有两种,一种是钟摆式运动,它能促进肠内容物的消化和吸收;另外一种是蠕动式的运动,它可以推动食物向下运转。食糜的刺激可增强肠蠕动。食物通过肠道的时间,个体差异很大,从12~36小时不等,人工喂养者可延长到48小时。

(4)小儿粪便:新生儿出生后数小时开始排出胎便,呈黑绿或深绿色,粘稠状,无臭味。2~3天后逐渐过渡为普通婴儿粪便。人乳喂养的婴儿其大便次数较多,每日排便2~4次,质较软,呈糊状,偶或稀薄。1周岁以后,便次可一日一次。人工喂养儿的大便次数较人乳喂养者为少,约每日排便1~2次,有的隔日一次甚至便秘。其原因是牛、羊乳较人乳所含的蛋白质的比率为多,在胃中形成的乳块凝集较大,难于消化,加之小儿肠壁肌层发育不全,肠蠕动力量不够大,造成残糜在肠内停留时间加长,水分被吸收,粪便变得较硬,难于排出。当然,小儿每天排便次数因人而异,多少不等。小儿排便是反射性,只要按时坐盆,在2岁前后即可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