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外科 > 正文

猫眼疮的辨证论治-中医外科

(1)内治

①风寒阻络证

证候:每于冬季发病,红斑水肿,色暗红或紫红,发于颜面及手足时,形如冻疮;水肿明显,畏寒,遇冷加重,得热则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紧。

治法: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方药:当归四逆汤加减。畏寒肢冷明显者,加制附片、肉桂;关节疼痛者,加羌活、独活、秦艽;水肿明显者,加川防己、车前子、泽泻等;斑色紫暗者,加丹参、赤芍等。

②风热蕴肤证

证候:以红斑、丘疹、小风团样损害为主,颜色鲜红,自觉瘙痒;可伴发热,咽干咽痛,关节酸痛,便干溲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治法:疏风清热,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凉血解毒。

方药:消风散加减。红斑鲜红伴灼热者,加牡丹皮、紫草、生石膏;水肿、水疱明显者,加车前草、白茅根;关节疼痛甚者,加秦艽、桑枝、鸡血藤;咽干咽痛者,加板蓝根、玄参等。

③湿热蕴结证

证候:红斑水肿,色泽鲜红,伴见水疱,或口腔糜烂,外阴湿烂,自感痒痛;或见发热头重,身倦乏力,纳呆呕恶,溲赤便秘,或黏滞不爽;舌红,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清热利湿,解毒止痒。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伴恶心泛呕者,加半夏、厚朴;发热头重者,加藿香、佩兰;瘙痒甚者,加白鲜皮、白蒺藜。

④火毒炽盛证

证候:起病急骤,高热恶寒,头痛无力,全身泛发红斑、大疱、糜烂、瘀斑,口腔、二阴破溃糜烂;伴恶心呕吐,关节疼痛,或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质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解毒利湿。

方药:清瘟败毒饮合导赤散加减。高热、口干唇燥者,加生玳瑁、天花粉;壮热不退者,加羚羊角粉0.3g冲服,或用紫雪散1~2g冲服;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恶心呕吐者,加姜半夏、竹茹。

(2)外治

①用三黄洗剂水煎湿敷患处,每日3~4次,并外搽黄连膏。

②水疱、渗出明显者,可用马齿苋30g、黄柏30g、地榆30g水煎凉敷患处,每次20分钟,每日3~5次。

③黏膜糜烂者,可用生肌散或锡类散外吹患处,每日2~4次。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