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营养与健康 > 正文

粟米-中医饮食营养学

  粟米-中医饮食营养学:

  【基原】为禾本科植物粟的种仁。

  【异名】小米。

  【性味归经】甘、咸,凉。入脾、胃、肾经。

  【功效】健脾和胃。

  【应用】

  1.脾胃虚弱,食不消化,呕逆反胃:粟米半升,捣如粉,水和丸如梧子,煮令熟,点少盐,空腹和汁吞下。(《食医心镜》)

  2.胃热消渴:粟米煮饭。(《食医心镜》)

  【使用注意】

  粟米不宜与杏仁同食,食则令人呕吐腹泻。

  【 现代研究】

  粟米中含蛋白质及脂肪量较高,蛋白质中含多量谷氨酸、脯氨酸、丙氨酸和蛋氨酸,有补益作用。

  【按语】

  粟米,山东最多,五谷中最硬,谓之硬粟,但得浆水则易化。小米煮的焦饭锅巴,又名黄金粉。性味甘平,能补中益气,健脾消食,止泄。北方产妇多喜服粟米粥,亦是婴幼儿良好食品。此外,发芽的粟米称为粟芽,内含淀粉酶、维生素B、淀粉、蛋白质等,有良好的消化作用,可晾干研末服用。

  【参考文献】

  1.《本草衍义补遗》:“粟,陈者难化。所谓补肾者,以其味咸之故也。”

  2.《随息居饮食谱》:“粟米功用与籼米略同,而性较凉,病人食之为宜。”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