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临床医学理论 > 学术动态 > 正文

根除幽门螺杆菌或降低胃癌术后复发率

——●●●聚焦热点●●●——

报名预约> 有问必答> 报考测评>

2013年7月3日在线发表在《Alimentary pharmacology& therapeutics》杂志上的一项随机临床试验显示,在行胃次全切除术治疗36个月后的胃癌患者中,与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相比,无感染者更少出现粘膜腺体萎缩(GA)和肠上皮化生(IM)表现。

在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中,肠上皮化生和粘膜腺体萎缩可被视为癌前病变。在胃癌行胃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中,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对于上述病变的改善作用尚不清楚。为此,来自韩国国家癌症中心的研究者进行了一项临床随机试验。

研究者将190例胃癌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随机分组,在手术前分别接受以质子泵抑制剂为基础的三药联合治疗或安慰剂治疗,为期7天。在术前和术后12、36个月时,对患者的胃大弯和小弯侧粘膜进行取样活检,并依据更新版的悉尼标准进行评估。幽门螺杆菌感染是通过快速尿素酶试验和内镜下活检组织学检查共同判定的。GA和IM的组织学检查结果依据存在与否和严重程度进行评分(不存在:0分,轻度:1分,中度:2分,重度:3分)。

结果显示,在术后36个月时,治疗组和安慰剂组患者无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比例分别为75%和41%.两组患者在GA和IM评分方面无差异。然而,与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患者相比,无感染患者的GA(P=0.005)和IM(P=0.03)评分均较低。

研究者最后总结道,“成功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降低胃癌术后患者残胃癌前病变的发生率,但组织学改变所带来的临床意义尚有待确定。”

研究评论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术后36个月时,上述两组患者在粘膜腺体萎缩评分和肠上皮化生评分方面缺乏差异性,这可能是存在统计学II型错误。

治疗组患者的两个组织学评分指标均较低,但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这可能是因为治疗组患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较低、安慰剂组患者自然缓解率较高的缘故,还可能是由于在最终分析前存在大量患者失访情况所导致的。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