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康复治疗的常用手段根据不同病情可选择以下治疗手段。
①运动疗法和物理治疗:运动疗法包括医疗体操,运动神经、肌肉生理促进疗法,太极拳等运动疗法。物理治疗常用电疗、光疗、水疗、热疗、生物反馈、牵引、针灸及按摩等。
②作业疗法:如日常活动训练、职业劳动训练、工艺劳动(陶器工艺、纺织、泥塑等)、园艺劳动以及其他能促进生活自理及回归社会所必须的劳动训练。
③言语矫治:对失语、构音障碍、呐吃、听觉障碍的患者进行矫治,以改善语言沟通能力。
④心理治疗:对精神、心理、情绪有障碍的患者,进行个别或集体的心理治疗。
⑤假肢及矫形具:对截肢者予以安装假肢,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其肢体的部分功能。对某些关节畸形或瘫痪者,可配戴矫形支具,防止关节进一步挛缩或僵硬。
⑥康复护理:康复治疗过程中,加强护理,防止患者发生褥疮、肢体变形、肌肉萎缩,以加强康复治疗的效果。
⑦文娱活动:组织患者参加旅游及文娱活动等,调整其心理状态,使之从心理上更接近社会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⑧就业咨询:根据患者身体状况、特长,对其就业潜力进行分析,对适宜工作提出建议,并进行就业前的职业培训。
2.康复治疗的层次
(1)急性期患者:为预防褥疮、关节挛缩、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病症的发生,应住院治疗,由康复护理人员或康复治疗师,给于护理、锻炼或在体位姿势上给予指导。
(2)恢复期患者:对中风、骨折、神经损伤等患者,在经临床药物或手术治疗后,即可开始有针对性的康复治疗,在治疗期间应与该科医师密切合作,互通信息,以期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3)残疾患者:对肢体功能严重障碍者,常需接受3个月以上的治疗,如中风、颅脑损伤,截肢以及脊髓损伤的患者,应建议转入康复治疗区(康复病房),进行系统治疗。
(4)门诊康复治疗:对行动便利者,可每日到门诊进行系统康复治疗,促进其早日回归社会。
(5)社区治疗:患者出院或接受门诊治疗后,接受由街道(乡或镇),厂矿、学校的医务和民政福利人员组织的康复医疗机构,在基层康复人员和家庭训练员的指导下,继续进行康复治疗或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