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方剂集锦 > 正文

温脾汤-泻下剂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名称】温脾汤

【分类】泻下剂-温下

【组成】大黄五两(15g)当归干姜各三两(各9g)附子人参芒硝甘草各二两(各6g)

【用法】上七味,呚咀,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服,日三。

【功效】攻下寒积,温补脾阳。

【主治】寒积腹痛。便秘腹痛,脐下绞结,绕脐不止,手足欠温,苔白不渴,脉沉弦而迟。

【方解】本方治证系由脾阳不足,寒积中阻所致。寒实冷积阻于肠间,阳气失运,则便秘腹痛,绕脐不止;脾阳不足,不能布达四肢,则手足欠温,脉沉弦。此时单用攻下,必更伤中阳:纯用温补,则寒积难去。惟攻逐寒积与温补脾阳并用,方为两全。方中以附子温补脾阳,祛除寒邪;大黄泻下,攻逐积滞,大黄性虽苦寒,但与辛热之附子相配,而具有温下之功以攻逐寒积,共为君药。芒硝、当归润肠软坚,助大黄泻下攻积;干姜温中助阳,助附子温阳祛寒,均为臣药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人参合甘草益气补脾,是其助阳须先益气之意,为佐药。其中甘草又能调和药性,兼使药之功。诸药合用,具有寓温补于攻下之中的配伍特点,是为温下之著名方剂。

《备急千金要方》卷十五,热痢门中另有一温脾汤,治下久赤白,连年不止。较本方少芒硝、当归,大黄用四两,且附子用量大于干姜。前者寒盛,其症大便不通,脐腹绞痛,故硝、黄并用,且干姜用量大于附子,意在以散寒为主;后者治久痢赤白,虽有寒积,但其证大便自利,故只用大黄,并减其用量,同时重用附子,意在以温阳为主。两方虽皆为温下寒积,但其证有异,因之处方用药、用量则有所不同。此等入微之处,值得考究。

【运用】1.本方为温下剂的常用方剂。以腹痛,便秘,手足不温,畏寒喜热,苔白,脉沉弦而迟为证治要点。

2.若腹中胀痛者,加厚朴、木香以行气止痛;腹中冷痛,可加肉桂、吴茱萸以增温中散寒之力。

3.可用于急性单纯性肠梗阻或不全梗阻等,属寒积内停证者。

【文献】《成方便读》“此方治寒积之一法也。凡积之所成,无不由于正气之虚,故以参、甘以培其气,当归以养其血,使气血复其常度,则邪去而正乃不伤。病因寒起,故以姜、附之辛热,使其走者走,守者守,祛寒散结,纤悉无遗,而后硝、黄导之,由胃入肠,何患乎病不去哉?”

【方歌】温脾参附与干姜,甘草当归硝大黄,寒热并行治寒积,脐腹绞结痛非常。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热点推荐: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