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大灸法:
大灸法:是隔物间接灸法的一种,起自民间,为唐山丰润,高怀先生家传秘法,因本法施灸部位广泛,遍及背部与腹部,能治大病起沉疴,故名大灸法。本法由已故著名中医学家岳美中先生传于世上,1950年岳氏悬壶唐山时,亲得其传,验之于临床,果有奇效。遂记本法及验案(《中医杂志》1961年第1期),使本法公诸于世,造福人民。
本法具有较强的温阳补虚功效,为一般灸法所不及。可治一切虚寒衰弱、久病不起的病症。
施灸分为背部灸法和腹部灸法两个步骤。
背部灸法:患者俯卧于床上,先用草板纸条(宽约3厘米,长约67厘米),顺脊柱由大椎穴起往下铺至长强穴止,这条带上不灸。取咸红萝卜(或咸绿萝卜)2000~2500克,切成同身寸见方,厚约0.3厘米的小片。取紫皮大蒜500~750克,捣成蒜泥。每片咸萝卜片上放置栗子大蒜泥一团,并于中间用手按一凹,深度以暴露出萝卜片表面为度。将艾绒全部做成直径1厘米(如食指头)大的艾球备用。
将做好的咸萝卜片先放在大杼穴两侧处各1片,再沿草板纸条两旁由大杆穴往下顺着排列到秩边穴。其间所排之片多少无定数,以排满为止。在第一排的外侧,沿着排第二行,起点在大杼、风门二穴之间(即在第一排第一、二块咸萝卜之间的外侧)往下排,排至秩边穴上部(比第一排少一块)。铺排完,用镊子夹住做好的艾球,在火上点燃放置于咸萝卜蒜泥凹中,逐个放好,排齐。每个艾火将熄时,马上接另一个,不使艾火中断。患者感到灼痛时,可用镊子抬起咸萝卜片,或将艾火减弱,避免烧伤或大灸疮的发生。灸至皮肤稍现深红色时即停止灸治。一般每个灸点3~5壮。
背部灸后需休息片刻,再灸腹部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腹部灸法:先在膻中穴部位上放一片咸萝卜片,以此为中心,在此点上下左右周围放上8块,即形成3X3厘米的大方形。在鸠尾穴、神阙穴各放上一片不着蒜泥的咸萝卜片,该片的厚薄、宽度仍如前,上下长度则稍短3/10,此两点不灸。此两点之间排列咸萝卜蒜泥片6片。在神阙穴以下至曲骨穴之间,排列5片咸萝卜蒜泥片。若是妇女,则石门穴不灸,放一块不着蒜泥的咸萝卜片。腹部沿正中一行的两侧各排一行,每行放置7片。沿第二行两侧(低半片,与上脘穴平),各再排一行,每行6片。施灸部位铺排完毕后,开始放艾球施灸,操作方法与背部同,施灸完毕后,必须用三棱针于十宣穴点刺出血。并用毫针针刺双侧三阴交穴,深1寸,用泻法,不留针,以泻火气。否侧会影响疗效,并产生副作用。
本灸法适应于久病体弱、虚寒痼疾、慢性胃肠虚弱、中阳不振、元气不充及一切虚寒衰弱久病卧床不起者。急症、新证、热证、实证禁用。在施灸的程度上,各灸点要求接近一致,应注意防止出现灸疮。如有的部位未见红晕,则影响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