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互动交流
首页 > 护理理论 > 心理护理 > 正文

心理护理评估/心理护理评估内容/心理护理/护理

评估内容

心理护理程序的第一步,需要通过观察、晤谈、调查、量表测查(见有关章节),直至采用某些实验手段,对病人作综合的信息收集工作,即评估(assessment)。

1.评估问题行为

评估个体存在哪些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这些症状和体征最早出现的时间、持续时间、出现频率、伴随症状和体征等临床表现。

2.评估整体功能状态

⑴躯体功能:评估个体的生命体征、水电解质平衡、睡眠、排泄、进食等躯体健康水平。无论是心理动力学理论、心理生理学理论,还是行为学习理论,均认为心理和生理功能之间互为作用。各种心理症状会对机体的生理功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常表现为交感神经功能紊乱,如面红、皮肤出汗、胸闷、气促、尿频尿急等。还往往有饮食、睡眠、体力等方面的改变。评估个体是否存在生理方面的症状和体征,这些生理的改变是否与其心理状态有关。

⑵心理功能:在良好的护患关系的基础上,通过临床观察、晤谈,结合相关的心理测验,以及采用相应的心理生理方法对个体的认知功能、情绪状态、意志和行为表现等方面的心理状态进行评估。

①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由多个认知域构成,主要包括感知觉、思维、注意、记忆、智力、定向力等等。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不同程度的认知功能损害,称为认知功能障碍。如果某一认知域的功能活动出现异常,称为该认知域的障碍,如感觉障碍、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智力障碍、定向力障碍等等。

感觉障碍主要有感觉减退、感觉增强等症状;知觉障碍主要有错觉、幻觉等症状。思维障碍主要有思维迟缓、思维奔逸、妄想等症状;注意障碍主要有注意减退、注意转移等症状;记忆障碍主要有遗忘、错构、虚构等症状;智力障碍主要有精神发育迟滞、痴呆等症状;定向力障碍主要有环境、自我定向力障碍等症状。

评估有无错觉,错觉的种类、内容、出现时间和频率,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是否存在幻觉,幻觉的种类、内容,是真性还是假性,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出现的条件、时间和频率,与其他精神症状的关系与影响。

评估言谈的速度和量是否正常,言谈形式和逻辑是否正常,言谈的内容是否符合现实、是否成系统、涉及范围等,以及与其他症状的关系。是否存在强迫观念及其相关的强迫行为。

评估是否存在主动注意或被动注意的强度、范围和持续时间等方面的异常。

评估瞬时记忆、近记忆和远记忆的完好程度,是否存在遗忘、错构、虚构等症状。

根据个体的文化教育水平,评估个体在一般常识、专业知识、计算力、理解力、分析综合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等方面的智能水平。

评估个体对周围环境和自我状态的认识能力。

②情绪状态

情感过程主要包括情绪和情感。情绪是人脑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反映。情感则是情绪的高级形式,是人对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对情绪和情感的描述很多,如喜悦、悲伤、惊恐、愤怒、同情、失望等。情感活动的规律受到破坏,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某种态度上的紊乱,称为情感障碍。临床常见的情感障碍可表现在心境障碍或病理优势情感,如主要有焦虑、恐惧、抑郁、欣快等症状;可表现在对客观刺激发生情感反应的速度、强度与持久性方面的异常,即情感反应异常,如易激惹、情感暴发、情感淡漠、病理性激情等症状;可表现在情感体验与个体其他心理活动或环境的不协调性,即情感协调性的异常,如情感倒错、矛盾情绪等。

评估个体情感反应的强度、持续性和性质,确定优势情感,情感的诱发是否正常,情感是否易于起伏变动,有无与环境不适应的情感。

③意志和行为表现

意志是在需要和动机的基础上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如果个体的意志过程在目的性、主动性、协调性等方面有异常的话,称为意志障碍。常见的意志障碍可以是病态的自信和固执的行动等意志增强的表现;或是缺乏主动性、进取性等意志减弱的表现;或是缺乏要求或打算、生活被动等意志缺乏的表现。行为是有动机、有目的而进行的复杂随意运动。行为动作和言语活动如果明显增多时,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且按其与思维、情感活动是否协调一致进一步分为协调性与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如果明显减少则称为精神运动性抑制。

评估个体的意志行为是否符合客观情况,是否与个体的情感一致。

⑶社会功能

评估个体的社会功能是否存在缺陷及其程度,是否与心理状态或生理机能有关。社会功能,体现个体的社会适应状态,主要包括个体的生活自理能力、角色功能、人际交往能力、现实检验能力等多方面。社会功能的缺陷或不全,是心理健康水平的严重指标。

按临床经验标准,根据社会功能的缺陷程度可分为轻变缺损、明显缺损、中度缺损、重度缺损:①轻变缺损,表现为能自理生活,在指导下能独立参加劳动;②明显缺损,表现为能自理生活,无独立劳动能力;③中度缺损,表现为生活自理能力差,经督促能刷牙、洗脸,无劳动能力;④重度缺损,表现为生活及劳动能力丧失,督促也不能料理生活。

3.评估相关因素

收集相关资料,在护理心理学有关理论指导下,对问题行为、影响因素及其可能的机制进行分析,从而对问题性质做出综合评估。

⑴生理因素

①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心理行为问题的发生发展中具有不同程度的作用,故需要评估个体的两系三代中有关心理行为问题的情况。

②躯体健康状况:如是否有发热、抽搐、昏迷、药物过敏史;是否有感染、中毒等躯体疾病史,特别是有无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母孕期、围生期是否有并发症等。

③理化因素:如是否有酗酒、吸毒、药物滥用等;是否有农药等有毒物质的接触史。

④其他生物学因素:如性别、年龄等。

⑵心理社会因素

①生长发育史:学龄期的学习生活情况,青春期的发育情况等。

②个性特点:判断是否有个性缺陷,如是否孤独、被动、退缩,是否敏感、多疑,是否谨小慎微、过于追求完美,是否冷酷无情,是否有易激惹、易冲动,是否过于依赖、感情用事等。

③认知特点:如是否存在诸如任意的推断(arbitraryinferences)、选择性概括(selectiveabstraction)、过度引申(over-generalization)、夸大或缩小(magnificationorminimization)、“全或无”的思维(all-nonethinking)等认知歪曲。

④应对特点:个体在面临压力或困难情境时,所运用的各种适应性技巧或策略。

⑤生活事件:是否有显著的生活改变,如失去亲人、躯体重大疾病、工作调动等。

⑥社会支持情况:了解个体的家庭社会情况,家庭的一般状况,与家人的关系,平时待人接物的态度,工作性质、环境和同事的关系等。

⑤其他因素:如个体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护士资格考试

2020年新课

1580

立即购买
热点推荐:
考生必看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