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卫生知识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公共卫生知识 > 卫生毒理学 > 正文

灾后预防与治疗布鲁氏菌病

布病是布鲁氏菌病的简称,是一种人畜共患的急性或慢性传染病,在我国,主要的传染源为羊,其次是猪和牛。人受感染的原因是接触病畜或其分泌物,或食用污染了病菌的生奶、奶酪。自然灾害期间,环境卫生较差,对本病应有所警惕。潜伏期2~3周,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期。多数病例为逐渐起病。急性期的主要症状是发烧(典型的热型为波状热,发热一至几周,然后退烧,间歇3~5天至数周,再发烧、退烧,这样反复多次);多汗,尤其在退烧时;大关节游走性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慢性期低热或不发热,疲乏、多汗、头痛、失眠、全身疼痛等;病程数个月乃至数年。

为预防本病,应控制家畜中的布病:对牲畜进行预防接种,畜粪妥善管理,病畜应隔离治疗,严格管理畜产品。可能受感染的人要接受预防接种,并做好个人防护。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

四环素为治疗的首选药,最好是四环素、链霉素联合应用2l天。复方新诺明、利福平、强力霉素等也有效。慢性期治疗比较困难,可合用抗生素、中药、理疗等。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4课程

39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