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血吸虫病是日本血吸虫寄生于门静脉系统所引起,籍皮肤接触含尾蚴的疫水而感染。主要病变是虫卵沉积于肠道或肝脏等组织而引起的虫卵肉芽肿医学教育网搜|索整理。急性期有发热、肝肿大与压痛,腹痛、腹泻、便血等,血嗜酸粒细胞显著增多;慢性期以肝脾肿大或慢性腹泻为主要表现;晚期表现主要与肝脏门静脉周围纤维化有关,临床上有巨脾、腹水等。
日本血吸虫病在我国流行历史悠久,据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女尸与湖北江陵西汉男尸体内发现血吸虫卵的事实,证明2100余年前我国长江流域已有日本血吸虫病流行。建国初期调查证明在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福建、四川、云南和上海等12个省、市、自治区共373个县(市)流行;钉螺面积达148亿m2;12省区累计查出病人1200多万,其中有症状者约40%、晚期病人约为5%,受威胁的人口在1亿以上;查出病牛120多万头。经过30多年的防治,我国血吸虫病流行状况发生了举世瞩目的变化。至1988年止,已有上海、广东、福建两省一市达到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全国有263个县(市)达到消灭或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标准,有110县(市)仍处于流行状态;全国有螺面积34.6亿m2;查出病人43.5万,急性感染4,441例。但近年来,钉螺面积呈徘徊、增加趋势;急性感染增长,晚期病人不断出现;部分地区流行较严重。疫情回升。血吸虫病的流行态势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