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理论

考试动态
复习指导
首页 > 中医理论 > 中医内科 > 正文

遗传性共济失调-中医内科

——●●●聚焦热点●●●——

查分预约> 有奖猜分> 考后关注>

【遗传性共济失调概述】

遗传性共济失调是一组以共济失调、辨别距离障碍为突出症状的神经系统进行性变性疾病。虽然根据其起病早晚可分为三种类型,但都有步态不稳、行走摇摆、眼球震颤、发音不清及病情进展缓慢等共同特点。本病迄今病因不明,多数为遗传性。其病多累及小脑、脊髓及周围神经系统。现代医学除了体疗之外尚无有效治疗方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针灸治疗本病,首见于1964年,为个案报告,七十年代亦仅只一篇以头针治疗本病的临床文章。八十年代虽有多篇,但均为个案。所以本病的较大样本的深入观察实际上是在1990年之后。综合已收集到的1990~1996年的6篇文章看,除1篇为个案外,其余均为多病例报道,在治疗方法上以头针疗法为主,或单独用头针,或头针与针灸相结合,亦有单用体针的。总的来说疗效亦较满意,平均有效率在90%以上。有人还将针刺法与西医治疗作对照,结果明显以针刺为优。只要进一步积累病例,统一疗效标准和观察远期疗效,可以预见,针灸不失为本病值得开发的有效疗法之一。

打开APP看资讯 更多更快更新鲜 >>
精品课程

高效定制班

2025课程

4180

详情>>
取消
复制链接,粘贴给您的好友

复制链接,在微信、QQ等聊天窗口即可将此信息分享给朋友
前往医学教育网APP查看,体验更佳!
取消 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