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概述】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周围血管慢性闭塞性炎症疾病。是我国慢性周围血管中最常见的病种。病变累及四肢中、小动静脉,以下肢为主。临床表现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受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严重者有肢端溃疡或坏死。本病以壮年男性多见,常在寒冷季节发病。本病病因迄今未明,现代西医学一般采用扩血管药物或手术疗法,尚无理想疗法。
灸治疗脱疽,在古医籍中未见明确载述。本病现代针灸治疗的临床文章始于50年代后期,但直至60年代,基本上仍停留在个案报道上,且以单纯针灸法为主。近20余年来,国内外有关资料日益增多。在穴位刺激方法上,除传统的针灸术外,还运用穴位埋植、磁疗、群针法、巨刺法、耳针等;在疗效观察上,进行了多方面对照,如以艾灸与中药治疗对照发现二者止痛效果虽无差异,但在促进创面愈合上,艾灸优于服用中药;另以巨刺与非巨刺(即前者在病肢对侧取穴针刺,后者在同侧用相同穴位针刺),通过肢体血流图观察,发现巨刺组对改善患肢血流的即时效应优于非巨刺组。据本文统计的600余例,其有效率在90%以上。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在针灸治疗本病的机理研究方面,近年来也做了不少工作。Byszard Kobos应用测温、血管容积描记、动脉造影等法观察,指出针灸可能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扩张血管,增加侧枝循环,消除间歇性跛行,使患肢温度逐渐上升,从而达到治疗目的。